第224章 皇帝欺世盗名,岂能坐视不理-《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第(3/3)页

    其实刘据大可不必给邸报添加花边新闻,在娱乐极度匮乏、信息极度闭塞的大汉朝。

    那份能下发到乡三老的邸报、不禁民间买卖的邸报、写满天下事的邸报,已经足以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大老粗有大老粗的关注点,比如那些个跟村子一样大的鸟国……

    饱学之士有饱学之士的关注点,比如国朝四方动向,朝廷公卿调整。

    但同时。

    邸报的出现,毕竟是一种全新模式,有人感兴趣、有人夸,必然就有人不满、有人骂。

    某些有欺上瞒下需求的地方官员、扎根地方的豪族,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了邸报的危害!

    对于他们,危害很简单,就一句话——

    以前皇权不下乡,现在下来了。

    察觉到危害的第一时间,认为把重大政令广而告之不妥、不对的声音,逐渐在民间泛起。

    随后。

    由此引起的批判就一发不可收拾。

    “董公你看看,这什么割发代首,简直……简直一派胡言,天子何时有过此类事迹?”

    长安城北,茂陵县,董宅书房内,头发花白的老学究痛心疾首,说话时气的胡子都在抖。

    “董公,陛下如此行径,难道以为能骗过天下人不成?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正是!”

    “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在座的一众豪绅、士林领袖纷纷点头,拿眼去看主位,端坐在那儿的董仲舒动也不动,面无表情。

    今日众人齐聚此处,找上董仲舒,想请他带头出面抵制邸报,一则,因为董仲舒是儒家话事人,名望高,有资历。

    二则。

    在外人看来,董仲舒跟他们是一条战线的。

    须知,第一个限制皇帝瞎搞、还提出一套完善理论、甚至当着皇帝面讲出来的人,就是董仲舒!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