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元光元年,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征服了皇帝,实现了独尊儒术、建立太学、推崇君权等诸多目的。 不过。 利用天人感应拔高、尊崇君权的同时,董仲舒也用其约束帝王的行为,即——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这句话对不对皇帝的胃口有待商榷,但肯定对此刻书房内的众人胃口。 邸报上捏造的那些故事,毋庸置疑是假的! 天子乱来,不正该规劝、约束? 豪绅、士林领袖们想的挺好,逻辑也没问题,道理也是这么个道理。 然而。 董仲舒却对此表情淡淡。 且不说他近些年潜心著书期间,已经渐渐明白当今天子冷落自己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天人感应。 单论眼下事实,他抬手点了点案几上的邸报,望着屋内众人:“你们想让老夫出面,可以。” “不过得先回答老夫几个问题,只要答得上来。” “董公尽管问,我等知无不言!” “极是!” 董仲舒语气淡淡道:“第一,邸报上写的孝景帝夜宿百姓家,发《悯农》之微言大义,也是假的。” “你们以为,要不要抵制?” “第二,高皇帝乃‘赤龙子’的神怪逸闻,老夫不知道假不假,更不知道要不要抵制。” 话至此处。 董仲舒脸色冷淡下来,索性挑明了道:“你们都知道先帝、高皇帝碰不得,只以当今天子说事。” “即便这样,还要绕到老夫这儿,让我去劝阻天子收回成命?你们真的是为了约束天子?” “拿老夫当刀使?” 闻言,屋内众人齐齐变色,不等打圆场、赔罪、勿怪等种种言语出口,董仲舒已然手指屋外,淡漠道: “滚出去。” “别让老夫说第二句。” 此言一出,一众老学究、士绅脸色忽青忽白,有人还想抗争、辩解,乃至恼羞成怒欲大声呵斥。 可见到董仲舒彻底冷厉下来的脸色,众人却尽皆闭上了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