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皇帝欺世盗名,岂能坐视不理-《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第(2/3)页

    曹督邮若无其事的说完,刚跟他一起进来的副官就把一张写满字迹的大纸拍在桌子上,“嗐,要我说……”

    “你不用说。”

    不等那副官敲边鼓,李陵已经把邸报拿在手上。

    军中识字的不多,即便老曹也认不得多少,李陵这个出身名门大族的‘少爷’,免不得被袍泽薅羊毛。

    果然。

    一见李督邮上道,屋内装作毫不在意的兵卒们齐刷刷围了过来,一个个七嘴八舌道:

    “新鲜诶,朝廷政令不给太守送去,反而让俺们看。”

    “谁说太守没有,都有。”

    “行行行,别他娘的吵!”一脸络腮胡的曹督邮伸长脖子,朝李陵问道:“李小子,上面写的什么?”

    李陵也没在意称呼,看着手上邸报,“嗯,说是朝廷不久前发兵八万,攻打东越国,领兵将领有……”

    “俺知道、俺知道!”

    话到一半,有个汉子就嚷道:“其中一个领兵将军,不就是督邮的三叔?俺听你说过。”    “啧啧啧,李小子家里不得了啊,厉害。”坐在对面的大胡子捋着胡须,日常唏嘘道。

    见状。

    李陵视线下移,念起另一道政令,“出使西域两年的大行治礼丞回京,带回良驹上百……见闻……”

    不出意外的,众人视线迅速被拉开,依旧是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感叹句,例如:

    “乌孙?跟北边乌桓人是一个娘胎生的?”

    “嚯,西域那什么鸟国,几千人就是一个国了?还有大王?”

    “这……”

    “好像比俺们村大不了多少吧?”

    诸如此类惊叹,不止在沮阳城上演,大汉其他郡县同样如此。

    地处极东的人能得知极西之事,居于巴蜀的人们能知晓东郡治水盛况,身处南疆的流官,也能了解长安讯息。

    刘据那一句开阔视野,绝非虚言。

    大汉天南地北的事情何其多,身处长安这个中心的大臣们通晓并不难,各郡身居高位的太守、郡丞,打听打听也能知道。

    可对于底层人物。

    有的百姓,可能终其一生都走不出一个县,更不必讲知晓外间事,有些小吏,能去一趟郡城,已是开了眼界。

    何谈知晓天下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