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先生道:“不错,挺形象,那个爬的满地的起个什么名字?” 杨炳道:“我看他也是薯类,颜色为红色,就叫红薯得了。” 张先生道:“其它的呢?” 杨炳道:“等长成了再说吧” 张先生忽然想到一事,说道:“这马铃薯生长如此之快,今年岂不是还可以再种一季。” 杨炳道:“应该可以吧。” 众人也纷纷反应过来,麦子刚刚收完,从前都是再种一季大豆之类的作物,如果都种上这个马铃薯,这得多收多少粮食呀! 老管家问道:“这些马铃薯能种多少地?” 杨炳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说道:“大约五十大亩吧!” 杨庄主道:“那就都种了!” 杨炳不甘道:“总得留点尝尝鲜吧!” 结果杨庄主真的就给杨炳留了一点点尝鲜,将收获的一万(大)斤土豆都作为种子给没收了。 老管家道:“这东西含水挺多,恐怕不易保存。” 杨炳道:“晒干儿、下粉,总有办法的。” 在杨炳的不停骚扰之下,杨康终于不再沉迷游戏,肯出来干活,开始带领庄丁们进行训练,而杨炳则继续他那不闻不问的修炼。 这日午时左右领着新丁们负重长跑回来,用过午饭,刚刚开始下午的训练,就见营门走进一行人来,为首的是杨庄主,后面跟着两人,面貌与他有几分相似,正是二庄主杨松与三庄主杨森。 二人在外行商,近日方归,得知大哥将家眷都接了过来,都快马赶来主庄,碰巧在陆路的入口处相遇,于是一同归来。 走了没多远就被哨探发现,哨探队长是庄中老人,自然认得二人,赶紧遣人快马回庄通报,自己则陪同二人一行人回庄。 二人见新修的道路宽敞平整,防御工事坚固隐蔽,真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又了解到庄子中的其它变化,心中甚是好奇,自己大哥怎么有如此多的动作。 等到听说这一切都是自己小侄子有关,心中更是疑惑,于是快马加鞭赶回庄中,要找大哥一探究竟。 见面之后,众人七嘴八舌地将数月来的过往一一述说,二人好奇之心更甚,立刻就要见到杨康。可杨康却率领新丁们出庄拉练去了,众人只得先陪他二人在庄中先走了一圈,此时才来到营房。 杨康见到他们到来,于是让杨罴领着新丁训练,自己跑过去见礼。 杨康少年心性,如同展示自己的新鲜玩具一般,先是领着众人参观了营房。 杨松、杨森兄弟见营房内干净整洁,被褥叠得如同豆腐块一样,整齐地摆放在床头,不禁啧啧称奇。 这却是杨炳的恶趣味,把后世自己军训时的内务管理照搬了过来。 杨松转头问道:“这被子叠成这样是为了什么?” 就是杨炳也不知道为何如此,杨康自然更是不知,但想那后世军队都是如此,自然有他的道理。 于是瞎说道:“这些新丁们太散漫,用这个磨磨他们的性子!” 杨康怕他们追问,赶紧带着众人来到操练场,让杨罴领着新丁们操练队列。 这几个月杨罴一天都没离开过训练场,他自幼随杨康习武,身体底子本就不错,又肯下苦功,所有训练项目成绩都是优异,所以在受训的新庄丁中颇有威信。 杨罴性子沉稳,执行训练任务一丝不苟,小小年纪已经有些铁血教官的模样。 在杨罴的指挥下,一千新丁排列整齐,长枪如林,进退有序,杀气凛然,虽然训练时日尚短,未必能有多大的战力,但看上去已经颇有些模样。 接着杨罴又指挥众新丁演示了几样分进合击的阵法,也是颇为齐整,这几套阵法却是出自张先生的指点。 杨康传授的几招枪法,施展出来也颇有几分模样。 众人暗自称奇,这小少爷打仗厉害不说,练兵竟然也是一把好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