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百万庄,部长楼-《收藏纪元》


    第(2/3)页

    要知道那年代的丝绸可是贵重之物,硬通货。

    有了这两箱丝绸,女儿在婆家也能挺起腰杆生活。

    外婆这对嫁妆箱用的却不是用一般的香樟木,而是黄花梨。

    一眼看去,两个箱子四块面板,纹理相对几乎一致,是一木同开,同料所制。

    箱子并无雕饰,只在箱顶采用官帽式样,三层塔状阶梯,有步步高升之意。

    铜锁的光芒已经暗淡,但上面刻的两个“囍”字还是清晰可见。

    常闲自己估计,这对箱子的真实价值虽然不及之前出手的那对明代的四出头官帽椅,但是两百万肯定是打不住的。

    不过这对箱子算是外婆的传家宝,意义不同,属于非卖品了。

    把外婆扶上车,大舅舅一脸轻松,小舅舅倒是欲言又止,脸上多少有点羞愧之意,却终究没有说什么。

    只是说了些注意身体之类的片儿汤话。

    外婆看着这个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山村,和这栋她和外公亲手操持起来的老房子,脸上平静如平湖。

    但是,她微微颤抖的眼睑,却让一直关注她的常闲阅读出她内心的波澜起伏。

    老人深深的看了一眼,似乎要把这一切烙入脑海。

    她自己也知道,她这一走,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甚至,可能是最后一眼。

    虽然,此去是闺女伺候,比现在强。

    但是,背井离乡就是背井离乡。

    在别人希望叶落归根的时候背井离乡。

    有两个亲儿子,却要去投奔闺女姑爷的背井离乡。

    外婆对着送她的人群挥挥手,闭上眼睛道:“走吧!”

    常闲知道她心情不好,把清明放到老人怀里,小奶狗肉乎乎的,多少能够给她带来些许慰籍。

    在镇上的银行跟石老汉见面转账之后,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常闲就带着外婆奔向建宁。

    在常闲的记忆里,常爸常妈的老人已经只有外婆一个了,外婆和家里的关系都很亲近。

    常爸当年孤身在外,婚事得到了外婆的鼎力支持,跟外婆的关系一直很不错的。

    尤其是姐姐常小玉,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了两年,跟外婆更是特别亲近。

    所以常妈早就有这个心了,只是外婆身体不太好,又有晕车的毛病,出行条件不允许,所以一直难以成行。

    这次常闲自己开车,不但吃的喝的准备齐全,连晕车药和常用的急救药,常闲都给备了一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