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归国谣-《收藏纪元》


    第(1/3)页

    “老太婆精力不济,咱们就开门见山。”

    老太太慢慢的喝茶,过了一阵,微笑着对李东飞道:“你大老远的从京城来,不外乎是听说了我们家当家的的那几封信,我说的没错吧?”

    李东飞猛的变色,他跟着常闲到这里,话都没超过三句,竟然一下就被老太太看个底儿掉。

    “这没什么稀奇的。”

    老太太摇手笑道:“我一个孤寡老太婆,有什么值得你们上门的?不外乎就那点事儿。”

    “你操着京城口音,这是其一;看你不怒自威,明显身居高位,这是其二;看你谈吐气度,骨子里带着一股傲气,一定是钟鸣鼎食之家,这是其三。”

    “要知道那类东西,不同于一般的字画手札,最大的价值和最需要的地方不在民间,而在庙堂。”

    “几相结合,我老太婆还看不出来,岂不是瞎子?”

    李东飞站起身来,肃然问道:“既然您老人家明说,那我也就明问,您这里真的有领袖的信件?”

    十二奶奶喝了口茶,道:“有的。”

    她值了指外面的门楼,云淡风轻地道:“要不是有这护身符,我家这一亩三分地在不在的,还不好说,但我这老太婆的坟肯定蓬蒿遍地,狐踪兔穴了。”

    十二奶奶看了看李东飞,继续解释道:“1917年暑期,那位与友人萧子升,徒步游学。到梅城后,囊中羞涩,当家的当时帮扶了一把,后来就有了来往。1925年那位再来梅城,和后来建国后,都曾来信。”

    老太太显然对这段历史烂熟于心,说的极为流畅,听得李东飞精神一震。

    看老太太伸出三根指头,道:“一共是三封信,一幅条幅。”

    “那感情好!”

    李东飞按耐住心情,一拍大腿,问道:“您要什么?”

    “呵呵,我要什么?”

    老太太显然早就有了想法,她悠然道:“我要你承诺,乡小学不会并入别的学校,也不会废弃搬走,还要最起码不少于十二个公办教师的编制,授课老师必须是正规院校毕业。”

    “就这么个事,你答应,就拿走。”

    这里的乡小学离彭家村不到二里地,昨天还路过了,教学楼是一栋挺大的红砖房,四层,在这学期过后,就将并入旁边的桃溪乡小学。

    以后村里的小孩将不得不到二十里外的地方上学,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不说,还要背负高昂的寄宿费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