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卢芹斋-《收藏纪元》


    第(1/3)页

    “势,是势力的势,形势的势!”

    “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文物大盗卢芹斋,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但当时国家的势就是如此,西洋东洋一起动手,国尤如此,他一介草民又能如何?他以此经营,纵然有罪,也算是一种顺势,很多文物因此得以保全,那些物件要是在国内,还指不定是砸了还是烧了呢!”

    “而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要华夏一息尚存,总有雪耻的那一日。”

    老人突然激烈的道:“之所以说他罪大恶极,他最大的罪恶是什么呢?”

    “是对文明没有半点尊重敬畏之心,对文物没有半分爱惜之意,竟然为了能够装船而将“昭陵六骏”砸烂!”

    ……

    老人口中的卢芹斋,只要是玩古董的,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括弧,包括洋人在内。

    这是民国时期最大的古玩商人,也可以叫文物大盗。

    “大盗”到什么地步呢?

    当年流失于海外的中国古董,有一半是经过卢芹斋的手售出的。

    1915年起,卢芹斋公司向丑国出口文物长达30年,国宝不计其数。

    他公司的一个小股东每年都可分得十几万大洋的巨款。

    当年琉璃厂一间古玩铺的全年流水也没这么多!

    年轻的朋友对民国时期的银元没有概念,在这里举个例子。

    鲁迅当年在教育部当了14年的佥事兼科长,嗯,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

    中央部委的副司局级领导,官儿可不小了,一个月工资是多少呢?

    30块大洋。

    这30块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鲁迅可以天天坐黄包车,可以天天下馆子,可以天天听戏,还可以去琉璃厂看书买书。

    这样还花不完。

    至于老人说的“昭陵六骏”,那是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刻,这些石刻的原型都是李世民的坐骑。

    浮雕上的字是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画是由画家阎立本所画,再由石刻家阎立德镌刻于石雕之上,参与的都是顶级名人名家,您去想想该是什么价值。

    但是,被砸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