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沽上市廛-《收藏纪元》


    第(3/3)页

    明清小说就经常见到估衣铺的桥段。

    《老残游记》第八回:“因在估衣铺内,选了一身羊皮袍子、马褂,专差送来。”

    以前津门当铺很多,有“四十八家当店齐”的说法。

    津门是码头经济,城头变幻大王旗,经常有人家中的鲜衣华服,刚到手呢,因家境艰难送进当铺,往往又无钱去回赎,所当衣服即成为死当,所有权转移到当铺手中。

    当铺便拿到估衣街上售卖,卖者多为估衣铺,按堆儿编号售出。

    当时要喝唱吆喊:“这一件皮袄呀,把它卖了吧!”

    声如歌唱,买主可讨价还价,这叫“唱卖”。

    现在当铺少了,估衣铺也没了,估衣街当然不可能就是卖旧衣裳,而是服装集成之处。

    此外,还有布匹、皮货、鞋帽、杂货,林林总总。

    估衣街西口,立有一面牌楼,上写“沽上市廛”四个字。

    一眼望过去,谦祥益、敦庆隆、元隆、瑞蚨祥、华祥、万聚恒、庆德成、益庆和……

    挑起的字号似乎看到昔日风采,高大的院墙上有铁花罩棚,院内是宽敞的店堂,一般是楼上楼下都设柜台。

    “小闲子,我瞅着这儿怎么跟大栅栏似的,你来这儿干嘛?”

    郑大记者西瞧瞧东瞅瞅的,拿着相机喀嚓喀嚓拍个不停。

    手脚不停,嘴里还埋汰,觉得估衣街不过如此,这是京城人民的霸气。

    常闲眯着眼睛打量着前头的牌楼,叉腰笑道:“大小姐,我想买点老人用的东西,不来这来哪儿?您那大栅栏不也就这样儿?”

    眼瞅着就中秋了,他头上有几个老头,想给他们添点衣裳用具。

    ……

    郑芒摆了几个造型,常闲给记录在案,完事儿两人正准备往前走,一个老道士挡在了他们面前。

    这道士花白头发,戴副眼镜,梳了一个松散发髻,颔下三缕长须,披了身脏兮兮的道袍,有点像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鹿力大仙。

    他手里还提着一面小旗杆和一个小马扎,旗上写着“算命”两个字。

    “这两位,要不要来算算命啊?不准不要钱。”

    奇怪的是,老道士张嘴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标准得像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半点津门味儿都没有。

    郑芒撇撇嘴,常闲都乐了,开口道:“这地方是草厂庵,虽然寺庙没了,地儿还在,你一个道门弟子,怎么跑来佛家的地盘搞这一套,不怕佛祖说你抢生意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