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宁风致和骨斗罗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同时宁风致心中对陆渊就更加满意了,一个不骄傲自大、想要掌控一切的皇帝,哪个大臣不喜欢在这种皇帝手下做事。 陆渊很是很清楚,虽然他目前的决策还没出现过错误,但是指不定哪一天就出错,然后万劫不复了。 所以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爸,我打算取消宰相之位,成立帝国内阁。”陆渊笑着说道,“内阁成员一共有七人,分为文臣四人、武将三人,而且只有得到帝国侯爵以上爵位,并且得到皇帝准许,才能进入内阁。” “内阁如无大事,十年可以更换一次内阁成员,一旦出现内阁成员明显违规行为,皇帝可以亲自下旨剥夺其内阁身份,再行选择之前的候选成员进内阁。” “按照地位次序,这七人分为一首辅、一次辅以及五群辅,总理帝国一切事务,帝国政事经由内阁成员过目筛选之后,再有无法决断、或是隆重大事的,才上呈给我处理。” “同时,一旦出现如帝国赋税、对外战争等等大事,内阁与我一起推断决策,投票决定如何处理。” “其中内阁成员不论地位每人一票,我也仅有一票权,但在内阁七位成员与我投票的票数持平时,则由我一票决断。” 宁风致闻言,都不由得为之一愣。 因为这个内阁制度,虽然是取消宰相之位,然而内阁制度听着反而权力比宰相更大了。 虽然这相当于把左右宰相的权力分散到七个大臣手中,可是陆渊确确实实地把自己的权力让出来给大臣们。 试问哪个皇帝愿意做这种事情,要按照陆渊所说的,一旦内阁七名成员达成共识,不,就是其中五名内阁成员达成共识。 连陆渊都无法反对他们的决策。 皇帝的权力都没这内阁的大,这不是妥妥的让权是什么。 虽然,这内阁制度也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进入内阁的七名成员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 除了要有帝国封赏的侯爵以上爵位以外,还要经过皇帝的准许。 也就是说,这七个人都是皇帝选择进入内阁的人。 换言之,陆渊随时可以挑选自己的亲信进入内阁。 可即便是如此,内阁的权力还是很大。 而且宁风致相信,陆渊不会完全任人唯亲,至少他挑选的内阁成员绝对不会是一味阿谀逢迎陆渊的谗臣。 再然后,不管怎么说,陆渊作为皇帝,掌控帝国一切大权都是合乎规矩的。 他愿意把手中大权放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内阁成员是他挑选的亲信这一点又怎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