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琴会上-《明扬三国》
第(2/3)页
一旁的戏志才解释道:“方才从尚书台出来,得遇子鱼,原来大儒蔡邕先生在其府上举办一琴音会,子鱼有幸受邀,这要带琴而去,见此我与子鱼说后,便来这,想要邀将军一同前往观看。”
“哦,蔡师的琴会,既有幸得遇,自是不能错过。”朱魁眼睛一亮说道。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自创“飞白书”字体。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据说石经立后,每天观看及摹写人坐的车,有1000多辆。
其人除去经文大师身份,更是精通乐曲,创作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与三国魏末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四首琴曲并称九弄。隋炀帝杨广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
其还有更大的贡献,就是教出了历史上闻名的才女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千古流传。
“淑淑儿,我与两位先生去蔡中郎府上,若有要事,让元俭去寻我。”
朱魁说走就走,当即将腰带旁的轩辕剑解下,交予淑淑儿保管,去参加琴会,自然不适合带着佩剑。
秋日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就这么一会交谈的功夫,雨停了。
三人到了蔡邕府外,报上各自姓名于门外小厮,那小厮显然对雒阳城里各大知名人物都有耳闻,都知道三人。
远处的乐曲声阵阵地传来,丝竹声中隐隐有古琴格外地悠扬,显然已经开始了。
琴会在院里举行,院中一片竹林,迎风摇曳,雅致天然。竹林中央人工小池,在竹林的掩映下,点点翠绿显得格外别致。
来得场中,见众人身上都有丝丝雨露,方才一阵秋雨,琴会已略作推迟,此刻场里一中年男子,抚琴而歌。
“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兮;小弦廉折以清者,相兮;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兮;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兮:吾是以知其善兮。”
中年男子琴声透着正气,刚直,一种直谏君王之心。
这曲词却是根据‘邹忌说琴谏齐王’这个典故改编而来,朱魁心中叹道,果然一个好直臣,遂问华歆道:“此乃何人也?”
“卢公,卢子干。”华歆有些诧异的回道,显然奇怪朱魁竟不认识卢植,却传闻朝堂上,其上言卢植无罪,为其辩护。
事实上,朱魁他确实不认识,他为卢植上奏清白,不过因为时势所需而已。而卢植罪名审定后,继续回到尚书台上班,不过经此一事后,有些心灰意冷,平日里,就跟好友蔡邕等人舞文弄乐,逍遥度日。
“那哪位才是蔡邕大师?”朱魁追问着。
“来,我为将军引见。”华歆笑笑后,单手一引,为朱魁和戏志才引路。
琴会上除开中央的桌案用于放琴外,四周零零总总各种席案散开。其中一个显眼的席位上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高冠红衫,闭眼享受着,还有一少女侍在一旁,两者神色颇为相似。
感觉到身旁有人靠近,男子睁开眼来,看来着是华歆,亲切的拉着他三人坐在一旁。
“子鱼怎么来的如此之晚。”欣喜浮于言语之间,可见这人对华歆的亲近。
“蔡师勿怪,却是子鱼带了朋友来了。”华歆指着朱魁和戏志才一一简单介绍。
“幸会!幸会!”蔡邕客气了一番,却没有结识的意思,就说着:“先别忙说话,听子干弹奏。”看来他的心思全在琴声中,脑中一时间将其他事物一笔带过,只有这般对琴乐尊重的人,才能创说蔡氏五弄和才女蔡文姬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