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儒道法 (三章毕!求推收!)-《明扬三国》


    第(2/3)页

    刘宏开裸泳馆更是荒唐之极,只是卖官售爵并不像历史上深受这些士族们痛斥,毕竟有钱买官的还是这些士族门阀,所以上层政治还是掌握在他们士族自己手中。

    朱魁问答让张紘感到愕然,明显感到他对朝廷之事心中大有顾虑,不过他最想问的还是对党锢一事的看法,他看来朱魁勉强算是有才学之人,算是一名士子,解除党锢是现时天下士子最为关心的事情。

    “解除党锢,说书郎有何见解?请试言之,不必顾虑,无人会因此问罪与你”

    东汉党锢之祸,是桓、灵二帝时期的两次打击士人和太学生的事件,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虚设。同时又把持官吏选拔大权,当时民间流传着嘲讽官吏选拔制度的打油诗:“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知在外戚宦官把持下选拔出来的官吏都是何等昏庸的人物。

    外戚宦官主持朝政,大量有气节的士大夫,士子退归隐居,张纮就是不满与外卿宦官共事,几次拒绝朝廷征辟,,这才被家族拉回先打理着生意。

    不过类似张纮不愿当官者,或者被禁锢而不得为官者,皆被人熟人称之党人,但这些人虽然归田在家,却也得到了比当官更为荣宠的社会名望。

    那张紘本是远房庶子,因为这党人名士之名,让张家嫡系给收纳了起来,大为重视。

    朱魁见那张紘盯着自己,一副逼自己非答不可的神情,知道自己不能在胡言开玩笑了,他想了想之后,一改先前略为嬉笑的神态,严肃讲道:“小子妄言无状,但愿诸先生别见笑。”

    “请!”主位上的陆纤做了个请式。

    那朱魁清了清喉咙,开始慢慢说道:“始自恒帝以来,诸公一直都以为造成党锢的原因是权力之争,是利益之争。所以一直竭尽全力对外卿对宦官以于压制,但事实正好相反,无论我们杀多少宦官清除多少外卿,依旧有新生宦官外卿重新掌权。”

    “其实这些是帝皇平衡之术,陛下制衡党人以平衡外卿内侍,制衡外卿以平衡党人,二者不得独大。只是如今这党锢使朝堂开始失衡,若让党锢之祸继续下去,大汉必危矣。”

    党锢祸国,换成张纮这类党人来解释,就是意为:天下无士族,则天下必危之论。

    “小子认为从朝制从经学上进行改革,方可解党锢之祸。”

    朱魁这一新奇言论,不仅钓起张纮的胃口,也让陆纤和马钧的眼睛为之一亮,不想朱魁年方十八竟然真有解党锢之策。

    “自大儒董仲舒创立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新儒学以来,经学各派历尽争论,先有孝宣皇帝诏诸儒讲《五经》同异的石渠阁之议,后有孝章皇帝的使诸儒共正经义的白虎观之议。最后经学各派求同存异,互相协调,终于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实现了经学与谶纬学的结合,经学各派随即由纷争走向统一。而‘三纲五常’也在神学的华丽外衣下以法典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便是‘汪汪乎丕天之大律’的经学理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