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议事-《火头将军》


    第(1/3)页

    朔方军在休整后,向右玉城发动了攻城战,但是右玉城是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当年唐太宗修筑此城就是为了防御北部的突厥和回纥,可见此城的战略意义。

    作为靖边军的大本营,即使朔方军人马倍数于靖边军,但是靖边军依托右玉城的城墙和城防设施,连接三次击退了朔方军。

    郭子仪心里有点着急,这么拖着可不是办法,叛军已经步步紧逼,向京师长安而去,他必须要在右玉城速战速决,以求有所突破。

    于是召集了众将,准备强行攻城。

    李嗣业和陈文周是右前军的主将,而且杀虎口一役立下大功,两人也在议事将领之列。

    只不过两人浑身还缠着绷带,像两只大粽子,坐在最末尾的位置。

    郭子仪一身戎装,坐在帅位,看人都到齐了,才朗声说道:“我军自领皇命东征以来,已有半月,连克将军沟、苍头河、杀虎口、右卫驿,如今总算攻到了这右玉城下。“

    紧接着郭子仪话锋一转,”想必各位也知道,如今关内叛军猖獗,连克河北、山东、河南诸道,眼下已经兵临潼关,京师危矣。我军必须尽快攻克右玉,进而作下一步的打算。所以今日召集大家来此,就是商议如何攻克右玉城。大家各抒己见吧。”

    李光弼首先说道:“综合近几日我们攻城的情况来看,城中的叛军是靖边军的精锐,而且右玉城是太宗皇帝留下来的军事重镇,所以城里军械充足,武器配备是没有问题的。

    李光弼皱起眉头,继续说道:“而且高秀岩在山西经营多年,所以粮草辎重支持半个月左右也是不成问题的。我军虽然可以把他们围到弹尽粮绝,但是只怕时间不允许我们这么办。这也是大帅最终决定强攻的原因。”

    众人都开始思索起来。

    半晌,一名将领献策道:“大帅,他们虽然粮草充足,但是饮水却要依靠由城外流进城内的水渠,我们何不断其饮水,到时城中自乱,我们在一举拿下便可。”

    不少将领附议,认为此计可行。

    李光弼摇摇头,“此计若放在平时,倒是良策,现在却不行。”

    那名将领问道:“为何?”

    “其一,右玉城是太宗皇帝所建的军镇,他老人家早已考虑到被围的情况,所以城中有大小水井近五百口,足够城里的人使用;其二,即使水井枯竭,我们断其水源,那城中百姓岂不是跟着遭殃?我军新入河东,就丧尽民心,那么以后必然得不到百姓支持,对于我们而言,岂非得不偿失?”李光弼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