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已千年 第十章 捡漏-《当他活了一千年》


    第(1/3)页

    出了旧货市场的齐安随便找了一个小店坐了下来。虽然已经有些饿,但他只点了一碗白粥,菜单上其他的菜式看都没看。

    对于服务员奇怪的眼神,齐安坦然受之。当你吃了一千年的珍馐,自然会对粗制滥造的食物产生难以下咽的感觉。虽然齐安在动荡年代也有过吃糠咽菜的时候,但是在有选择的时候,能挑剔还是要挑剔一些的。

    简简单单的白粥,若是选米不适当以及火候未到吃起来难免也不尽如人意,但相比其他菜式而言,齐安还是可以接受外边卖的白粥的。

    在等服务员上粥的时间里,齐安把笔海和那些仿造的大泉五千放到了桌子上。

    之所以离开后又转了回去,就是因为齐安瞥见了雷公嘴放画轴的箱子里有这些大泉五千钱币。

    在古玩圈子里有一个古泉分支,收藏的便是古钱。之所以叫做古泉,是因为王莽窜汉后发行钱币,因钱字的金字旁与繁体字刘的卯金刀相似犯了王莽的忌讳,因此用泉字代替钱字。

    后世文人因“泉”相比于“钱”更加淡泊风雅,且钱币恰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于是就用古泉代替古钱。

    而大泉五千,就是古泉收藏中最具价值的“古泉五十珍”之一。

    大泉五千是孙权于赤乌元年至九年间所铸,意为价值当时的五千个五铢钱。传世数量稀少,现传世不过二十枚。也有一种说法是疑似吴地世家大族所私铸。

    总之,大泉五千极为珍贵,若是拍卖,至少能卖出三百万。因此就造成了各种古玩市场里像雷公嘴这样的人大量收购或者制造假泉,用来蒙混不懂行的泉友。

    显然,这一大把古钱都是从农民或者专业造假商人那里收来的。

    齐安从中挑出一枚来,这枚看起来和其他的几乎没什么区别,但是在最下方的五字最下边的一横上多出了一道浅浅的凸起,就像是写字的人故意多写了一道。

    想必这就是雷公嘴这种行内人看到这枚古泉品相几乎完美却仍然认为是现代仿品的原因。

    双手交错,食指和大拇指用力,让这枚古钱在桌子上转动起来。看着旋转不停的古钱。 好在我认识这枚古钱,齐安心想。

    这枚古钱正是齐安上一世作为祁玉所取出来的那一批宝藏之一,没想到这一世还有机会再见到。

    作为这枚钱币的原主人,齐安自然知道那多出来的一道凸起并不是后人仿制时搓印的,而是自印出来就有的。

    历朝历代铸钱都是一个大工程,因此在进行大规模印铸前,都会先试铸几枚铜钱。这一枚大泉五千就是在试铸时,由于铸钱的模具尚不能做到严丝合缝,以至于在浇筑的时候,铜液流出,冷却成了那一丝小小的凸起。

    因此,这枚大泉五千的价值远在普通的大泉五千之上。

    齐安倒不在乎捡了这么一个大漏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利益。活了这么久,对于金钱早就看透了。所谓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齐安在乎的是,隐藏在这枚古泉之后的,无比奇妙的命运,以及这枚钱币给自己带来的亲切感,这是一种经过百年仍然不变的陪伴。

    命运永远值得敬畏。

    同样给齐安陪伴,而且历经千年仍然不变的,或许只有口腹之欲。每一次品尝到新的美食,齐安都会有一种死而无憾的感觉,当然,这是因为齐安死不了。

    面前这一碗粥就给了齐安这种感觉。

    普普通通一碗粥,在不懂做饭的人看来或许仅仅是大米与水的混合物。可是在齐安看来,白粥的口感和味道才最能体现出一个白案厨师的功力。

    拿起汤匙舀了一勺粥,轻轻地吹了吹然后送入口中,那种大米的甘甜瞬间就充满了口腔。米粒已经熬得香软浓糯,轻轻用舌头抿一下就化开,但又不是完全烂糊掉。米汤早已熬成乳白色,浓稠且不腻口。

    能够吃到粮食的甘甜又能与小菜的咸相得益彰,这才是一碗粥应该有的品质。

    夹一筷子腌萝卜条,盐渍使萝卜无比爽脆,上面撒了零星辣椒面,刚刚好衬托出萝卜的回甘。

    齐安渐渐的不满足于用勺子小口小口地喝粥了。他端起碗来就像是吃面茶一样转着圈地喝了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