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吾道不孤单-《向天借道万万年》


    第(2/3)页

    听了故事,单双默默记下。又打听了开庭之日,单双这才牵着毛驴,去了第一家。不是书塾,而是世家。

    意梅城,正经儒家门生,梁府。

    多次拜访,单双倒是有了经验之谈。拜访第一家,尤为重要。一事成,则万事顺。这梁家老爷子,乃正派碧海云天学府弟子,故而意梅城中名望颇丰。

    单双与护卫表明来意,取了厚重的通牒,倒也受到了隆重的礼仪。对远游的儒家弟子,在这水天一色,多是有那么一丝敬意。

    尤其是这梁家儒门正经大户,更是看中此点,愿与天下学子共勉学问。

    接待单双进府的,倒是跟单双一样,是个儒家晚辈后生,自介乃是梁家嫡长子梁静慈,三岁就拜师入了礼,算是根正苗红的儒门子弟。礼仪之后,倒是多与单双介绍梁府,多是一些名望颇高的供奉先生,绝非是外界能够比拟。

    最后恭维羡慕了一番单双能够远游的洒脱,只叹自己被梁家高院限制,十八载及冠之年,亦没能学满走出这梁家大门,更不谈外界学问。

    单双一一点头,与梁静慈告了声谢,并非多言,这让其有那么一些阴怨。接到老爷子书房外,梁静慈便退了下去。

    依照远游惯例,送了礼。少不了儒家前辈的一些考佼,多如一些礼法学问,见识,底蕴等四库文章。

    前辈问,有答,有不答。学问不同,有同有异。瞧着单双的字,梁老爷子倒是不介意花费口舌,赞赏有之。

    平实出新意,固执求笔锋。

    老爷子的批语单双着实认同,新意,少不了清水先生四季全书的功劳,一点点求进,终于是有些苗头。至于笔锋,其实多是批阅朝天抄录集有的一点感悟。

    老先生赠了一本自攥的慢雨集之后,就要给单双盖上名为“添香”的印章。

    好巧不巧,有人急促敲门,不顾其他就开了门。老爷子便放下了印章,有些不悦的怒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侍卫不敢隐瞒,连忙道,“老爷,是官家来人,说是为小雨偷盗之事而来。”

    梁老爷子更是暴怒,“有什么好说,证据确凿,赶紧处理便是,退下,没见我与小友求学?”侍卫低头着,几番犹豫,还是略带不甘的退了下去。

    梁老爷子大叹一声,与单双道,“家中侍女出丑,让小友笑话。”

    单双犹豫片刻,终究还是道,“老先生不妨见见官家,此事我在坊间略有耳闻,其中着实有些不明,何不求个明白?”

    老爷子脸上的笑意逐渐凝固,语气有些生硬,“这是梁家家事,小友还是莫要掺合为好。更何况,证据确凿,哪里有什么不明白?”

    单双摇头,坚定道,“老先生此言有误,虽是证据确凿,可也不免有被人陷害之嫌。此中道理…”

    不等单双说完,梁老爷子已经是拍桌而起,大怒,“你个晚辈,凭甚跟我谈而论道?想要与我问理,且先去赢了我那三百弟子!来人,送客!”

    很快,单双便被众多侍卫推出了大门。与其一起的,自然还有被单双警告的朝天,亦有那一匹毛驴。

    一向书童模样的朝天,亦有丝丝杀气流淌。被单双瞧了瞧,这才收敛了气息,放弃了找回场子的心思。

    一时,被梁府丟出府门的书生就备受流传,但仅仅是当日下午,书生又来到了梁府大门。在众多包围的侍卫中,放了高桌高凳,展开了一封讨教书。

    放言,与梁家三百弟子辫理。

    喧哗声,由梁府大门,如同放食的群鸽一般,飞向了意梅城的四面八方。

    汹涌而来之人,迅速围堵了梁府的大门。而此时,梁家老爷子的书房却是噤若寒蝉。

    老先生十几年来,第一次将茶杯摔的稀碎,满脸的怒气,让哪怕是站在屋外的人都一惊一颤。

    自梁家老爷子回乡创立梁家以来,就无人敢如此叫嚣。他更不敢相信,一位远游而来的破落后生,居然真敢与他三百弟子论道!

    不知不觉间,老爷子已经开始浑身发抖,又将一只茶壶扔在地上,这才坐了下来,忍着怒气道,“静慈,让他知道知道,什么是梁府。”

    于是乎,就有了梁府大门外,梁静慈于单双辨理。

    梁静慈一见单双,礼仪倒是不差,互相恭敬一拜,才高声道,“我本以为单兄远游,也算是半个前辈,家父对你还颇有好感,赠予慢雨集。若是想借梁府赢得声名,我梁府自愿助人为乐,可如此作为,岂不是小人作怪?”

    瞧着四周的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单双不以为意,好歹是半个江湖人,只是笑道,“静慈兄此言差矣,老先生赠予我慢雨集,我自然感激。可…”

    梁静慈大笑,“既然感激,还不退下。与我梁府论道?家父出身碧海云天,为官三十载,解决民生无数,不知单双,有何功名?”

    单双没答话,梁静慈又道,“怎的?难道单兄无寸尺功名?”

    单双依旧不语,这让梁静慈皱眉,道,“既然无话可说,自行退去。”

    单双反问,“梁兄可说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