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立基业 第七十四章:出山-《大隋争龙》


    第(2/3)页

    第三波,乃是被捕后逃脱的韩世鄂和流洛他乡的尉迟恭、柳庄也被找到,引到此地。

    崔略果然长袖善舞,在最困难的时刻,说动薛氏兄弟,借来粮食稳住了人心,从此就扎根在滏口径了。

    一群人同样忙碌着,参军崔略指挥几个手下,将院落腾出来,收拾妥当,供众人议事,作最后的决定。

    其实早在多日前,这几个院落,便被主将高驷指出来,特地打扫一番,用来誓师所用。

    今日,却是突然又改了陈设,自是要显得更加庄严。

    看的出来,高驷对这新出山的决定很是看重,即将出兵的决定,不仅在滏口关下召集士卒,而且腾出半个雄关,来统一诸将方略。

    上下同欲着胜,故而连参军崔略也被专门请出来,主持此事。

    滏口径内所有人都知道崔略是大帅智囊,由他来操办大事,足可显出大帅对出山的重视程度了。

    回来后,在路上,沿途已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稍远处,是谷内兵营,有着三座大营,都是人员汇聚,甲胄森森,还挂着一只青龙牙旗。

    彭石头引路, 几个兵士簇拥着王伯仁归来,一见到高驷,便忙赶上来行礼。

    王伯仁这时,猛然抱拳大声说着:“主公。”

    他此时,全身上下还穿着披甲,腰间挂刀,行礼时刀鞘相撞,叮当作响,自然带上了一丝兵戈之气。

    高思注视片刻,急忙问道:“说说魏郡官军防御如何。”

    王伯仁大为得意,双眼放光,煞气流转,铿锵有力地说着:“魏郡各地完全是没了管束,流民匪徒不计其数,下辖十一县各据一方,正是我们出山的大好时机。”

    高驷笑着:“既然如此,你认为当如何进兵?”

    这用兵之道,虚实变化,人数多寡,兵卒的训练程度,包括辎重多少,都是要考虑在内的。

    自从受命打探军情,王伯仁就潜心思索,此刻就不加掩饰,立刻将心中所想全部合盘托出。

    “自然是直攻相州。”王伯仁按捺不住心思,当先说着。

    高驷不可置否,继续说着:“不错,相州乃是魏郡的当今府城,人口稠密,若能打下此地,对于我军发展大有好处。”

    “其他人可有异议?”

    韩世鄂似已察觉到高驷内心不赞同之意,立马提出不同意见说着:“某不赞同。主公,今日我军出处大山,必须首战必胜,先打响名号。”说着,微微一拱手,指着地图道:“我军当先入住邺城,亮明旗号,吸纳流民,先攻打周围县城,最后再攻相州。

    此乃先易后难,以弱胜强之法也!”

    站在大堂上,韩世鄂的身影略显瘦弱,做过一次俘虏的他,开始摒弃单纯的勇武战法,逐渐兼顾用谋。

    不过,王伯仁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他微微眯起眼眸,嗤笑道:“邺城如今不过是座废墟,据之何用?”

    “正名,以兴复高齐之名起兵。”韩世鄂来到高驷面前,恭敬说着。

    古代打仗讲究师出有名,这是那个时代人道规则,一旦确定了名分,就算是只有尺寸之地,也会应者云集。

    高驷已习惯韩世鄂这种态度的转变,冲他点点头,说着:“正和我意。其次如何?”

    “我军可先据邺城,再打大名、磁县、涉县、武安、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最后再攻相州,必可一鼓而下。

    邺城和相州很紧,占据邺城就可看住相州,然后从容进兵,则魏郡不出两月必然归主公所有。”

    滏口径距离邺城不过五十里,算起行军路程,也只有一日半路程,即便如此,高驷还是出动了一队两百人的骑兵先行。

    铁骑拥悍将,纵马奔驰,王伯仁一马当先。

    对于骑兵来说,到邺城所需只是个把时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