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二弟的意思,之前捐钱建学之事,差不多可以停下了。 到底是国学之所,不能让百姓只念着旁人的好,而不考虑大唐的声望吧 想想那些个世家大族,如今在民间威望很是深厚。 不少人,李世民都不敢轻动。 建一处学堂,不过花千百贯,满朝文武,就连家中落魄的魏征都捐了两处。 用他们的话来说,福及子孙,行善积德,这些钱,花的心里痛快。 尤其是各位大儒,一个个更是捐出了近半的身家。 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唐的风气,就是攀比各家,看谁捐造的学堂更多。 李承乾甚至还设立了一个功劳碑,上面铭刻着十位捐学最多之人的名字,每年一换。 李世民也没有小气,称赞、请酒,更是在宫中设宴,让那些人虚荣心得到了全面的满足。 谁都不蠢,捐学不仅仅能得到民间百姓的称赞,更能让李世民重视,怎么看都不亏。 等到他们老了之后,也能在儿孙面前,耀武扬威指着远处喊道:“老子当年捐建了十处学堂”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能花钱办成的事,那都不叫事 前年,还有一位四品官,因为连着捐了十六处学堂,被李世民升做正三品大员。 花钱买官不我们是为了大唐的黎民百姓 又过了几日,李承乾又跑到李方晨面前,“二弟” “怎么了” 李承乾匆匆灌下一大杯茶,“还有一件事,昨日忘了问你。” “莫急,先坐” “二弟,你那秦王妃身边是不是有个丫头” 丫头秦王妃身边 李方晨脸色一变,“你问她做什么” 李承乾苦笑道:“前几日,秦王妃入宫给母后请安就带着她,雉奴看上眼了,让我问问,能不能给他带回宫中做个侍女。” 李方晨猛然起身“萱儿怎会把那丫头给带进宫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