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宋臣辽(下)-《西疆月》


    第(2/3)页

    “小赵兄弟,我来看你啦,哈哈哈哈。”伴随着一阵嘎嘎怪笑,一个硕大的身影进入大殿。这人身穿虎皮大氅,光腿穿一双豹皮靴,赤裸着两条粗壮的膀子,块状肌肉层次分明。再看脸上,双目深邃,鼻梁高而窄,下颌宽大,乱蓬蓬的胡子堆在胸前,头发扎成几十条小辫儿晃来晃去。

    就见他大剌剌往那一站,向上一拱手:“小赵兄弟,可想我了没有?哈哈哈哈”

    文武群臣都想:你不行君臣之礼也就罢了,居然敢叫皇帝“小赵兄弟”,这番邦糙汉有几个脑袋够砍?

    哪知道赵恒见到潘罗支却十分高兴:“潘疯子,你在这没上没下的,就不怕朕叫人打你板子么?”

    “哈哈哈哈,好好好,我小赵兄弟再怎么说也是皇帝,是皇帝就该让天下人朝拜。给皇帝磕几个头,不吃亏。”

    说着,潘罗支跪倒在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众人一看,地上的青砖竟被他用头顶裂了,就连曹玮见了,都不禁一愣,心想这莽汉好大的力道。

    “好好好,够了够了,你起身说话吧。”说着,赵恒突然转为吐蕃语,那潘罗支心领神会,也以吐蕃语回应。

    李德明略懂一点,听起来两人似乎提到了延安府和定州府,他心中一动,这似乎是自己南下的路线。再仔细听时,赵恒和潘罗支已经转换了话题,说起了汴梁的繁华,又说了一阵,二人相视一笑转为宋朝官话。

    李德明心想,这皇帝和潘罗支私交倒是不错。

    “陛下,我听说今天来给你磕头的,还有党项的蛮子,他们在哪?”

    其实李德明和刘仁勖就站在一旁,身上穿着党项人传统服饰,潘罗支和党项人交手多次,不会不知,可他故意提高了声音这么问,显然没把李德明他们放在眼里。

    “你旁边这二位,就是从西夏党项部落来的特使,这位就是左都押衙刘仁勖将军,那个……应该是他的随从吧。”

    说着,赵恒向李德明扫了一眼。

    “刘仁勖?哈哈哈哈,我当是赵德明那小子会派谁来呢,闹了半天是本王的手下败将。当年他主子都在本王手下丢了性命,他算个什么东西?”

    “你……”刘仁勖气得向前跨出一步,却被李德明暗暗拉住了衣角。

    虽然杀父仇人就在眼前,但李德明瞬间看明了形势,这毕竟是宋朝皇宫,一旦闹翻恐难脱身,况且从小皇帝与潘罗支的对话来看,宋朝与吐蕃的关系,显然比西夏亲近得多,在这里纠缠得越久,对自己越是不利。

    “怎么,刘将军不服,想在这给本王露几手吗?”潘罗支斜着眼,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赵恒并不说话,只静静看着双方的举动。李德明心想,这小皇帝似乎有意挑起西夏和吐蕃之间的争端。刚才自己对他不敬,这招敲山震虎高明得很啊。

    两个人站在那里十分尴尬,大殿上空气都要凝固,这时文臣中有一老臣出班上奏。

    “陛下,臣以为吐蕃、回鹘、党项三族虽然历年征战,但也只是我大宋兄弟手足之争,不像那契丹辽国怀有虎狼之心。陛下可以广施天恩,让这三兄弟世代交好,共通河西商贸,建榷场,通贸易,与我大宋合力抗辽,还请陛下深思。”

    说话的是当朝臣相王旦,在当时,王旦不但是三朝元老,更是肱骨之臣,以他的威望,赵恒也要礼让三分。

    毕竟是老臣相,这番建议不但消减了大殿上的尴尬气氛,还给赵恒打了圆场:只要这三个族群不闹腾,咱们四家人联合起来,实力可比辽国大多了。

    “老潘,你看,臣相高瞻远瞩,一心为了你好啊。”

    赵恒不置可否,却先问潘罗支意见。

    潘罗支看起来是个粗人,实际上却狡猾得很。一听赵恒把球踢了过来,眼珠一转,已有了主意。

    “陛下,世代通好不难,只是咱家不知道刘将军做不做得了主啊。”

    刘仁勖偷瞄李德明一眼,见他不置可否,面无表情,赶忙转身深施一礼:“陛下,小将一定将陛下和王臣相的美意代为转达,力荐西平王,与大宋世代交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