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富国强民有望-《开局赵匡胤要谋反》


    第(1/3)页

    跟着屈松生在齐州城外的皇庄转了一圈,徐光启发现,有几片稻麦田,长势都比大周其他地方的要好,麦穗都比较长,而且颗粒饱满。

    “屈管事,此地的麦田,都比别的地方长势喜人,可否告知原因?”

    屈松生是个年近四十的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身穿着管事的衣服,但手掌宽大粗糙,一看就是经常在地里干农活儿的。

    “回徐大人的话,小人原本就是皇庄的农人,这还是有了契丹奴隶了,小人这才成了管事,才当了不到一个月,这里的麦田,都是小人亲手打理的。”

    徐光启饶有兴致的拿起一串麦穗,放在手心,合掌轻轻一搓,搓开了麦皮,露出里面洁白的颗粒。

    “屈管事可否跟本官说说,为何你这里的麦穗就要比别的地方长的好。”

    屈松生说道:

    “回徐大人的话,这是小人家里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小人的祖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野生的麦穗,长的都比农田里种的麦穗长且饱满,于是就移植回来,经过数年的培育,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到了小人这一代,小人曾经去过西北,在那里也发现了一些野生的麦穗,带回来跟祖父培育的麦穗进行了混种,却没想到几年下来,就培育出了这些穗长颗粒饱满的麦粒。”

    “小人打理的这几片麦田,亩产比其他的麦田至少要高出一倍……”

    徐光启听完,冲着屈松生深施一礼,说道:

    “本官要替陛下和大周的黎民百姓多谢你和你的家人,本官出发之前,陛下曾经准许我沿途发现了挖掘人才,像屈先生的这样的,本官是一定要向皇上举荐的。”

    徐光启向齐州皇庄发出了他巡查以来的第一道征调令,将屈松生从皇庄带走,带在了自己身边。

    “这几片麦田,设专人看管,所收麦穗一律妥善保存后运往开封,屈先生,本官就说带你进京献祥瑞,陛下都不会怪罪我们的。”

    远在开封的郭宗训听说徐光启发现了可以亩产超过四百斤的麦种,大喜过望。

    什么玉米、红薯、马铃薯,这些东西尽管是可以替代五谷,但是……在2020那个年代,哪个地区会把玉米、红薯和马铃薯当主要口粮的吗?

    没有吧,玉米、红薯、马铃薯尽管产量高,南北都适合种植,但是,毕竟都是被划在粗粮的范畴。

    真正能养活人,把人养的身强体壮的还是大米和白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