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赵匡胤想法很多-《开局赵匡胤要谋反》
第(2/3)页
“元帅,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用避嫌,你越是推荐这些人,皇帝准了,这些人要感激你,皇帝不准,这些人还是要感激您同时还会怨恨皇帝……”
“则平先生可真是本帅的子房啊。”
这是个无解的局,无论小皇帝同意与否,对赵匡胤来说,都是可以趁机收买人心的。
郭宗训看着对自己躬身施礼的赵匡胤,心说了,赵大啊赵大,朕恐怕又要让你失望啦。
“赵爱卿所言,跟朕的想法不谋而合,然而,燕云初定,许多地方都毁于战火,这种时候,若是还派节度使去,总领一洲军政,只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还要分兵派粮,这对于我大周军队保持对周边四邻的威势压制是非常不利的,赵爱卿以为然否?”
郭宗训的一句反问,让赵匡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十六州任命节度使,每个州分兵两万,这对于一个州来说,两万兵力只够勉强维持一州稳定,但对于朝廷来说,这就等于是分兵出去了三十多万。
目前大周禁军总兵力,不算各地节度使的,大约是六十万左右,分出去三十多万,等于是降低了一半的中央军兵力。
如今大周的周边,除了吐蕃,其余的小国家在国力军力方面都不如大周,但也只是相对的。
你降低了一半的军力,再去对北汉、南唐,可就不好说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多了十六个节度使,就得等于多了十六个造反的温床和好苗子。
这温床还是大周皇帝给他们铺的,是大周皇帝把他们培养成了造反的好苗子。
然而,现在向皇帝建议尽快任命十六州节度使的居然是赵匡胤,这……有点昭然若揭了吧。
“陛下,臣惶恐,臣绝没有降低中央军军力之意,各地节度使可以自行招兵,朝廷只需要拨付一定的钱粮支持即可。”
“赵爱卿,燕云旧地,落入契丹人手中二十年,如今已经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朕派出去的节度使还要在当地自行招兵,这岂不是让燕云故地上可以耕作的年轻劳力越来越少,朕反倒是认为,燕云,当务之急,不是派节度使,而是派行政使。”
郭宗训开始自己的布局了,燕云的军权,把握在驻守幽州的岳飞或者继任者手中,保留大约二十完兵力,在古北口再驻扎十万兵力,跟幽州遥相呼应,对契丹国形成压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