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胆子很大的石守信-《开局赵匡胤要谋反》


    第(2/3)页

    其实,郭宗训已经让魏忠贤派出锦衣卫去暗中查探,这些锦衣卫都是退下来的百战功勋老兵,一部分去了百战英雄堂,另一部分年轻一些的则是进了东厂锦衣卫。

    东厂目前临时总部就设在开封城西的那个车马店,划出一块专门的区域,东厂正式挂牌。

    但李筠这件事情毕竟是明奏上来的,所以必须拿到朝堂上来议一议。

    这回,几位朝廷大员都比较慎重,没有轻易发表意见的。

    郭宗训也不着急,这也是上位者的心理,他是不可能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的。

    等了一会儿,韩通最先开口了。

    “臣启禀太子殿下,臣要说的不是安乐侯,而是前侍卫司都指挥使韩令坤韩大人,他如今被皇上派去了党项,他在跟臣的私信中,也提到了党项人目前也是非常不安分的。”

    郭宗训愣住了,韩通和韩令坤之间的关系那么好吗,还有私信往来?

    “韩将军,孤想知道,韩大人为什么不上奏朝廷,而是在私信中跟你提及呢?”

    韩通躬身说道:

    “太子殿下恕罪,是臣刚才没说清楚,韩大人在给臣的私信中,说的是他正在命人暗中调查,等有了真凭实据之后再上奏朝廷,给臣的私信中他还特意叮嘱了臣先不要乱说。”

    郭宗训笑了,走过去将韩通扶起,说道:

    “韩将军不要紧张,是孤不会说话,孤可是没有指责韩大人和韩将军的意思,那么,韩将军你说这些是有什么目的吗?”

    韩通面色有些激动,太子殿下亲自走过来扶起他,这也算是一种荣宠和信任了。

    “臣是这样想的,党项也是地处我大周的西北,距离长安并不远,如果安乐侯暗中聚兵属实的话,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郭宗训转头对着魏仁浦等人说道:

    “孤就是喜欢韩将军这样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即便是党项人不安分跟安乐侯没有关系,但这两个地方不管哪个地方乱起来,都是会引起更大的骚乱,我们不得不防啊。”

    “太子殿下英明,韩将军能想到这一点,我等惭愧啊。”

    有了韩通开头,魏仁浦等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太子殿下,臣认为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明诏安乐侯,给他自辩的机会,同时也等于是告诉了他,朝廷已经注意到他了,另一方面,必须暗中派人前去调查,一旦情况属实,那就要立刻拿出应对的手段来。”

    “太子殿下,臣认为可以让安乐侯单独回开封当庭自辩,如果他敢回来,那至少说明,他目前还不敢有什么不轨之举,如果他不肯回来,那就必须要用雷霆手段尽快镇压了。”

    郭宗训听着几位朝廷大员的意见,时不时的点点头,同时也注意到了几位太子伴读的表情。

    曹彬的两个儿子,曹璨年纪稍长,一直在仔细的聆听大臣们的意见。

    曹珝就很明显的是个坐不住的,凳子上好像是有钉子在扎他的屁股,总是扭来扭去的。

    最让郭宗训满意的,是宰相魏仁浦家的小儿子魏滕,这个十二岁的少年不仅在认真听,而且还在用毛笔做记录。

    “各位大人说的都很好,孤觉得还是暗中调查比较好,这个时候不管是明诏责问还是明诏回京,都有可能让安乐侯慌乱中仓促起兵,孤要的是父皇出征期间,朝堂和各地的安定,只要这些人现在别闹,等父皇凯旋了,他们就是想闹只怕也是没机会了。”

    郭宗训直接拍板,安乐侯李筠的事情,着刑部和兵部联合,暗中派人前往长安调查。

    党项那边,也派了人,只不过先不要告诉韩令坤,这也是考虑到韩通和韩令坤之间的关系。

    众臣告退,太子伴读也跟着退了出去,郭宗训留下了韩通、吕端、曹彬和郭瑾礼。

    “韩大人,你做的很好,孤很高兴,你是个忠心为国的,孤会记住你的忠心的。”

    郭宗训准备大胆的信任和重用韩通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自己才监国了不到一个月,大周各地就暗流涌动,手边没有心腹之人还真是不行。

    但愿我郭宗训没有信错人吧。

    韩通自然是十分激动,他早就看出来了,太子殿下对曹彬十分的重视和信任,现在,他也有这个待遇了。

    “臣多谢太子殿下信重,臣愿为我大周皇帝和太子殿下效死力。”

    曹彬在一旁也恭喜韩通,自从他来了侍卫司之后,不管是韩令坤还是韩通,对曹彬的态度都是很好的。

    “郭卿家,你医治王大人有功,孤也会记住的,哈哈,只是孤最近手头也没钱,就先不赏赐你们了。”

    郭瑾礼治好了开封副留守王朴的隐疾,也算是立了一功。

    王朴此人,郭宗训也特意让魏忠贤派人去调查了一番,此人忠厚耿直,两袖清风,最可贵的,是此人对于治理黄河水患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臣不敢居功,只不过是尽到了医者本分,不瞒太子殿下,臣这些天可是被王大人给缠的不行了,天天防着王大人就跟防贼一样。”

    “哦,郭卿家何出此言呢,难道这王大人还想偷你家东西不成?”

    郭宗训这也是开玩笑,他已经猜到了王朴为啥一直缠着郭瑾礼了。

    王朴想尽快的复职,他心心念念的治理黄河水患的计划已经搁置一段时间了,片刻都耽误不得,可是没有郭瑾礼给他开具的健康证明,太子殿下是绝对不会允许他复职的。

    “郭卿家,王大人的身体不是已经康复了吗,为何你一直不给他开具健康证明呢?”

    “启禀太子殿下,王大人的身体是无碍的,但只是不会突然爆发急症而丧命,如果王大人过于操劳的话,那臣之前的医治就完全白费了。”

    郭宗训明白了,王朴的身体跟那些患有重大隐疾的百战老兵是一样的,也是不能操劳。

    “吕舍人,你起草一份太子诏令,太子东宫成立黄河局,任命王朴为第一任黄河令,从在京散官、翰林院、弘文馆和工匠司调派人手增补到黄河局,具体工作待孤和王大人商议过后再说。”

    “臣遵旨,这就去起草诏令。”

    郭荣的确是给了郭宗训最大的权限,郭宗训也意识到了这是父皇在为自己铺路,不能辜负了父皇对自己的期望,同时也抓住这个机会为大周的江山巩固多做一些事情。

    治理黄河水患是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因为郭宗训深知,黄河在未来的几百年内,将会给整个中原大地带来怎样的灾难。

    就连赵匡胤创建的大宋,也是被黄河水患弄得焦头烂额。

    所以,像王朴这样的人才,郭宗训是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保住他的性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