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变相卖国的文官们-《开局赵匡胤要谋反》


    第(2/3)页

    武将这边,韩通、石守信、曹彬为首。

    文官那边,站在最前的只有一个魏仁浦。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众卿免礼平身。”

    “谢太子殿下。”

    郭宗训身穿淡黄色的龙袍,只不过龙袍上绣的是四爪金龙,皇帝的龙袍是明黄色,绣五爪金龙。

    “诸位爱卿,父皇昨日御驾亲征,孤受父皇之命监国,望诸位爱卿能够勠力同心,共保我大周朝堂稳定,州府和宁,百姓安康,孤在此谢过诸位爱卿了。”

    郭宗训起身向着文武百官拱手施礼,文武百官再次跪倒,齐声说道:

    “臣等谨遵皇上圣旨,谨遵太子殿下旨意,必定会勠力同心,共保我大周江山社稷。”

    “众卿平身。”

    “谢太子殿下。”

    一套惯例走完,郭宗训重新坐下,扫视了一圈满朝的我文武,虚的整完了,那就来点儿实的吧。

    “如今,宰相范大人去了淮南赈灾,孤就是想让范大人亲眼去看看,淮南是否真的遭灾了,到底是谁敢在父皇出征之后,散步这些流言,其蛊惑动荡之心昭然若揭,属实可恨。”

    满朝文武俱低头不语,他们也不知道淮南是否真的遭灾了,有心替宰相范质辩解的也都识相的闭嘴了,就怕自己也被太子殿下命人押着去淮南转一圈。

    要说郭宗训为啥就断定淮南旱灾是个谎言,那是因为百战英雄堂的崔据,每年就是从淮南购买粮食来酿酒的,前几天才有几船的粮食运进了开封。

    淮南现在是大周的粮仓,郭宗训认为,父皇把淮南交给李重进是十分不妥的。

    但这只怕也是郭荣权衡了再三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够资格镇守淮南的,就只有李重进、张永德和赵匡胤。

    这三人中,在郭荣看来,李重进反心最大,赵匡胤最值得信赖,张永德相对李重进要老实的多。

    李重进作为太祖郭威的外甥,即便是要反,他也是不敢干出勾结南唐、吴越的事情来,这是通敌卖国之举,除非他想要做个太祖逆贼,另立山头。

    那样的话,李重进造反,一不占大义,二不占纲常,别说其他地方,淮南的老百姓都不会跟着他干。

    这其实等于是给李重进上了一个夹板,让他不敢反也不能反。

    不敢反不能反,不甘心的李重进只能搞一些小动作,比如皇上前脚御驾亲征刚出发,后脚就在开封散步淮南大旱的流言,意图搅乱朝堂,造成百姓的恐慌。

    这种做法如果成功了,必然会给郭荣的御驾亲征戴上一个穷兵黩武不顾民生的帽子。

    郭荣打赢了还好,一旦战事出现胶着甚至败势,相信李重进还会使出更加阴损的招数。

    “范大人身为当朝宰辅,父皇亲自任命的辅政大臣,居然如此的不辨真假,遇到事情手忙脚乱,不辨不察,还是范大人觉得孤很好哄骗,故意装作慌张,想骗着孤把处理朝政的权力都交给他之后,他再恢复了该有的宰相能力?”

    这就有些诛心了,但郭宗训就是想要这么说,不管范质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总之,这种糊涂是绝对要不得的。

    “还有宰相王大人,父皇任命的另外一位辅政大臣,看看他昨日的表现,连番藐视孤,藐视监国太子,难道王大人此前在父皇面前的所作所为,都是装出来的吗?”

    这更是一句诛心之言,郭宗训就是要说些重话,看看满朝文武的反应。

    还算这帮人识相,昨日两位宰相的遭遇,还有后宫中太子、皇后之争,无一不充分表明了,如今的太子殿下,谁敢惹谁倒霉啊。

    “父皇将王大人送回来,直接送进了刑部大牢,说是由孤来发落,诸位爱卿,依你们看,孤该如何处置王大人呢?”

    满朝文武还是没有一个敢答话的。

    郭宗训看了一眼刑部侍郎马毅林,开口问道:

    “马爱卿,你来跟孤说说,该如何处置王大人。”

    马毅林昨日在东宫跟太子待了一个下午,不仅对太子殿下的聪慧惊叹不已,而且他也知道了太子的一些心思。

    这个时候,是该他出来劝谏太子了。

    “太子殿下息怒,臣斗胆,要替王大人辨白一番。”

    郭宗训眯着眼睛看着出班躬身于阶下的马毅林,心说了,都是人精啊,这官场混的都挺明白的。

    “马大人你且说说看,难道是孤做错了?”

    “臣不敢,王大人驾前失礼,确实不该,但当时的情况,皇上才刚出征,就有人散步淮南旱灾的流言意图扰乱朝堂,而且还是由范大人亲自递上的奏折,莫说是王大人,就是臣也是惊诧万分的。”

    “马大人,你是认为散步流言之人太过狠毒,一时间令群臣都来不及反应,这其中也包括王大人和你马大人?”

    “臣惶恐,但臣不敢欺瞒太子殿下,臣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震惊万分,若不是臣所处位置靠后,怕是也要被太子殿下发现驾前失礼的。”

    郭宗训点点头,马毅林给出的这个台阶还凑合,想来个混淆视听,法不责众是吧,那孤就顺坡下驴吧。

    “马大人言之有理,孤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惊的后背发凉,加上处置范大人的手段又有些强硬,这也是孤想快刀斩乱麻,迅速制止流言继续传播,不得已而为之的,倒是委屈了范大人。”

    “太子殿下当机立断,臣等是十分佩服的。”

    “既如此,这王大人驾前失礼之错,孤就不予追究了,不过父皇前脚才把王大人送进大牢,孤今日就将他放出,那是对父皇不敬,就先让王大人在牢中反省三日,三日后,回归朝堂,孤还有很多事情要仰仗王大人和众位爱卿的。”

    藐视太子改成了驾前失礼,这罪过可就小多了。

    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齐声说道:

    “太子殿下宽厚仁德,是我大周之福,臣等多谢太子殿下。”

    郭宗训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搁着自己的脾气,趁着这个机会,能把范质和王溥赶出朝堂是最好的。

    但他还真就不能这么做,别说父皇不会同意,就连他自己,现在还真是不得不用这些人。

    但愿收拾了一顿之后,范质和王溥能老实一点吧。

    “宰相范大人去淮南巡视一事,既然已经全民皆知,那就不能半途而废,改赈灾为巡视,礼部负责,该有的仪仗都给配齐了,赶紧出发,我大周宰相,万不可失了威仪。”

    估计范质现在还不知道朝廷的情况,郭宗训这么做,也算是派人去通知他一声,孤打了你的脸,又给了你体面,你若是还不老实,孤不会介意让你光着腚回来的。

    接着,郭宗训又把案犯李少游的事情大大方方的摆到了朝堂之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