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案犯李少游-《开局赵匡胤要谋反》


    第(3/3)页

    “魏伴伴,你去一趟刑部,孤要调阅此人的卷宗。”

    “主子,奴才是不能干涉朝政的,要不奴才还是去传刑部的官员来吧。”

    郭宗训回头看了魏忠贤一眼,说道:

    “孤做事情讲究效率,魏伴伴你能恪守宫中规矩,这很好,那就由你去传话给刑部的官员,让他们即刻将此人的卷宗送来。”

    “奴才遵命。”

    魏忠贤离开后,郭宗训就继续批阅奏章,这些都是范质和王溥被赶出去之前特意给他这个太子准备的,就是想要让太子手足无措。

    只要太子手足无措了,他们就可以大义凛然的站出来,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向太子讨要东宫旨意,委托他们全权处理朝政。

    只不过,范质和王溥是万万没想到,太子根本就没给他们这个机会,在他们刚有动作的时候,就十分简单粗暴的将他们拍在了地上。

    刑部的官员很快就跟着魏忠贤一起把卷宗送了过来。

    “臣刑部侍郎马毅林参见太子殿下。”

    “马侍郎平身,将案犯李少游的卷宗递上来吧。”

    魏忠贤这才从马毅林的手中接过了卷宗,交给了郭宗训。

    郭宗训打开卷宗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问道:

    “马侍郎,这李少游去年秋闱涉入科考舞弊案,父皇震怒,涉事一干人等均已处斩,这李少游为何到现在还活着?”

    其实,卷宗上已经写的很清楚,郭宗训只不过是想再问一遍,顺便也考察一下这个叫做马毅林的刑部侍郎。

    “臣启禀太子殿下,去年科考舞弊案,所有涉案要犯均已认罪画押,唯独这个李少游始终不肯画押,坚称自己是冤枉的,已经两次送去刑场准备行刑,都是临刀一刻,李少游大呼冤枉,我大周律法规定,凡是临刑之时,犯人喊冤的,都必须停止行刑,发回重审。”

    郭宗训笑了,这李少游居然还会钻这样的空子,硬生生的拖到了现在还没有被砍头。

    “马侍郎,像李少游这样的,刑部大牢里是不是还关了很多?”

    “启禀太子殿下,刑部大牢里除了李少游,已经没有这样的犯人了,一般连喊两次冤枉,重审两次仍然确定有罪的,第三次不管他喊不喊,都是无法阻止行刑了。”

    这还差不多,要不然凡是被判斩刑的都这么玩儿,开封府大牢只怕是早就人满为患了,一堆斩监侯的犯人等着被押上刑场,临刀一刻再大呼冤枉。

    那样岂不是成了笑话。

    也就是说,如果郭宗训这次朱笔一批,维持原判,那这李少游可就是死定了。

    “马侍郎,依你看,这李少游的供词可属实,他真的只是向负责主考的前吏部侍郎投了名帖,受到召见后送上了自己的文章,并无行贿后提前获得考题?”

    科考之前,赶考考生向考官或者朝中大员投名帖送文章,以求获得青睐的,这好像是个惯例。

    大周的文官大佬们,有时候也愿意收下一些考生的名帖和文章。

    如果真遇到了好文章,大佬们是不介意褒扬一下,替这些举子在开封扬名的。

    毕竟,收了考生的名帖,就等于是收了门生,一旦该考生金榜题名,大佬们会落一个识人之明的美誉,日后在朝堂上也会多一些助力。

    马毅林低头犹豫了片刻,抬头说道:

    “臣不敢欺瞒太子殿下,臣和这个李少游还是同乡,这李少游素有才名,原本就是上届科考的热门人选之一,前吏部侍郎还曾将他的文章拿出来褒扬过,说此子本科必中,至于这李少游的人品,臣并不清楚,臣只是据实以奏。”

    郭宗训的嘴角撇了一下,前吏部侍郎身为主考官,考前就对外宣扬李少游必中,这是很明显的言语失当。

    加上又被爆出了泄题舞弊一案,这李少游就是有一百张嘴都解释不清楚了。

    前吏部侍郎已经问斩了,这事儿就更是无从查证了。

    “马侍郎,这李少游的文章你可曾看过?”

    “禀太子殿下,臣看过,确实不错,也算是难得一见,臣可不是因为他是臣的同乡才这样说的。”

    郭宗训摆摆手说道:

    “马侍郎你身为刑部侍郎,若是都敢徇私舞弊,那我大周的吏治岂不是要混乱不堪了,孤相信你不会因为一个本不相干的同乡而敢于欺瞒孤的。”

    “臣多谢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慧眼如炬,臣是万不敢欺瞒苟且的,臣确实是觉得这李少游大可不必靠行贿来获得考题而高中的。”

    郭宗训不再问话,此事要是父皇在,估计是会大笔一挥维持原判的,自己如果图省事儿,也可以这样做。

    冤也就冤了,谁让你李少游非要随大流去投什么名帖呢。

    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而金榜题名,难道他不香吗?

    但是,郭宗训又觉得既然这件事儿落到了自己的手里,而且这李少游已经喊了两次冤了,自己朱笔一批倒是省事儿,可那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

    就这么没了?

    自己穿越到此,除了今天命魏忠贤打死了一个敢指着他鼻子替皇后指责他不孝的太监以外,这手上可还没有不明不白的人命。

    “马侍郎,这样吧,你去将这李少游提来,孤要当堂问话。”

    “臣领旨。”

    太子殿下要亲自过问此事,这是让马毅林没有想到的。

    原本他以为太子殿下叫他来,只不过是例行问话,然后维持原判的。

    至于他不由自主的说出了自己是李少游的同乡,那也是被太子今天的所作所为给吓的。

    两个当朝宰相说收拾就收拾了,自己这个刑部侍郎只怕还有些不够看。

    马毅林是据实以奏,这一点郭宗训是相信的,他确实是没必要替一个被判了两次斩刑的人犯开脱,即便这人是他的同乡。

    从太子东宫出来之后,马毅林立刻前往刑部大牢。

    “来人,去将案犯李少游带出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