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大嫂在成长-《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2/3)页

    “这可巧了,前一段儿我还听婶娘提起,说这回丁二郎回临安,让他父亲写了封书信,将丁二郎的婚事权托了祖翁作主,婶娘说丁二郎并不急着婚姻之事,只不放心他的父叔又会利用他的婚事,他也信不过父叔的眼光,故而才未雨绸缪,也是丁二郎不易,他父亲本不认同的,叔父还直言指斥他不孝,结果丁二郎许下予他们五十两银,他们立时就改了态度。

    这五十两银还是丁二郎的母亲给他傍身的,他舍出去等同买个婚姻自由,祖翁就交待婶娘,虽说丁二郎自己说了不着急,可要是婶娘留意见有合适的小娘子,先将婚事定下来也好,祖翁虽厌恶丁家,只独对丁二郎非但不嫌,且这些年来看他在我们家,知学上进就不说了,确是知恩图报,将祖翁当作亲长般敬重,对待夫郎也很是礼敬,祖翁也知道旧年宋国公府的郎君羞辱四叔那桩事,多亏了丁二郎出头维护。”

    董娘喝了口茶水,继续道:“婶娘还跟我商议呢,说丁二郎虽是个可靠的后生,但奈何被父祖尊长连累,他的婚事恐怕难免波折,名门世族多半会挑剔丁家的家风败坏,不肯姻联,书香之族中,大约也只有与我们几家素有来往的,信得过我们的保媒才愿考虑。

    我还是听五妹、六妹两个当趣话说过几回,知道薛小娘子对丁二郎的品行很是钦敬,可小儿女间的姻缘,不能仅看他们是否两情相悦,婶娘跟我,与薛家娘子不算熟悉,且还考虑着薛小娘子毕竟还未及笄,或许薛家不急着考虑幼女的婚事,这个时候提出就怕太冒昧。”

    芳期就道:“我的想法从来有些任性的,更看重的是这姻联的儿女是否彼此钟情,薛小娘子的心思我心中有数,就是不知丁二郎怎么想。”

    “我回去后,先跟婶母说明,婶母肯定愿意先问丁二郎的心思。”董娘道:“只是担心丁二郎愿意了,薛侍郎和薛家娘子不认同,丁二郎岂不难过?”

    “他要是真有诚意迎娶薛小娘子,自然应当接受薛家亲长的考较,这婚姻之事我们只是牵线做媒,成与不成本就该看丁二郎自己的努力,要是因为被女方亲长拒绝了就黯然神伤,更甚至心生抱怨,说明是我看错了他,丁二郎或许不是坏人,但也并不可靠了。”芳期很有主意。

    桃叶就想自己的命运,确然是有幸遇见了可靠的夫主,当年为了她,敢反抗生母之命,否则她这时早就沦落为官役,况怕是性命都难保了,又想要不是湘王妃,她也早就没了性命,更甚至连遇见大娘子这样的主母,不也多耐襄阳公夫人爱惜王妃,这才热心为夫主保媒?总之她能得现世安稳,都是有耐于夫主和王妃兄妹。

    于是跟董娘回太师府的途中,桃叶便劝:“王妃看人一惯不会出差错,行事看似有违礼教,但实则都是真正替人着想的,早前虽那样说,但必然是看准了丁二郎绝不是气量狭隘的人,哪怕这桩婚事没成,丁二郎也不会因此抱怨大娘子。”

    “还是我太拘泥了。”董娘颔首道:“我打小受亲长教导,听行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不敢想婚姻大事得先问儿女自己的意愿,又确然没把丁二郎看作自家人,担心要是薛侍郎拒绝,他会埋怨婶母与我。

    我刚才一直缄默,不是还在因为这事犹豫,是今日听了三妹妹的一番话,反省自己,我嫁进太师府时,祖翁先就叮嘱,再有婶母的提醒,告之我日后是必主持中馈,甚至打理族中内务的,要做好夫郎的贤内助,就不能一味地怯弱。

    可到底我还是要靠三妹妹,她虽贵为亲王妃,但确是出阁的女儿,结果为了让我免受为难竟然不惜违逆本家祖母,三妹妹是一点都不担心因此受到世人的诽责,而我呢?明知我应当维护二妹妹,却当二妹妹再被祖母为难时,我依然选择了沉默。

    结果还是三妹妹再次解了二妹妹之难,我刚才终于明白了三妹妹为何能有让世人皆羡的缘法,不是因为占尽时运,而是因为她的果决,她敢于反抗哪怕是尊长的谬过,她更敢于信任她所坚守的准则,我就自问,明明老夫人无故责难我时,我委屈也悲愤,我也心存不服,认为老夫人是非不分,但因为老夫人是尊长,我居然不曾深思过礼法规定卑幼不能违搞尊长的教条究竟是对是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