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刘安-《僵尸旅行》
第(2/3)页
从过去的回忆里走出来,吴革才恍然发现自己走神了,对面的苏醒已经盯着他半天了,所幸苏醒以为他在回忆记载资料,一直没有不耐烦的打断他。
吴革对苏醒尴尬的笑了笑,接着对苏醒讲起他想要知道的事。
“当时的世道就显得很乱,乡间淫祀屡禁不止,不少邪道手上都沾染了人命,被县衙追捕而不得。”
“而就在当时的文帝为此头疼的时候,刘安,站出来了。
那时候的他,还不是淮南王,他的父亲,也就是我们之前去的那个,刚刚因为谋逆罪,被剥夺了王位。”
许是担心走漏了风声,吴革特意只用代词称呼,没有暴露他们刚刚盗完墓的事。
“他也从一个世人瞩目尊敬的世子,变成了罪人之后,虽然因为文帝宽宏,没有牵连他,日子过得去,但也是一落千丈。”
吴革顿了顿,待苏醒接受了他说的这些信息以后,才接着说了下去。
“可刘安没有甘于这样的生活,他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文帝对修道人霍乱民间而忧心的事,主动上书可以替文帝接触此事。”
“这份文书被文帝看见以后,立马派人邀请了刘安入宫觐见。”
“我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只知道刘安从宫里出来以后,文帝龙颜大悦,直接重新给了刘安淮南王的封号。”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心有芥蒂,文帝还给了刘安的两个兄弟王号,将原本淮南王的封地一分为三,只给了刘安一部分。”
“从此以后,刘安就是淮南王了。他一回到封地就藩,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替汉室搜罗奇人异士,不过三月,就招到了八百异人。”
吴革对苏醒伸出了手,比划了一个“八”的手势。
“八百啊,我们茅山现在还留在山上的,一般也就一两百个,还包括了道童。”
不过吴革没算那些分驻在各地,有记名弟子,也有从茅山上下山的茅山道士,要是都算上的话,大概也有近万了。
毕竟他们茅山不禁婚嫁,有不少茅山弟子在外结婚生子,一纸书信报备以后,父传子,子传孙的做道士。
时间一久,他们茅山的人,其实也不少,这里面还是排除掉那些打着他们旗子,或招摇撞骗,或行事卑劣的。
每到茅山的弟子簿要翻新的时候,就是那些道童绝望的时候,负责此事的一般就十来个道童,但是他们要用墨笔写的,不止将近万人名字,还包括传承来历关系……
总之,不“死”一两个道童,这事就不算完。
吴革也是因为身份特殊,拜了个好师傅,才没接触过这些。
还有闲心感叹茅山的人太少了,平时太冷清,也不怕那些同期的道童知道以后,趁他睡着敲闷棍。
对苏醒感叹了一下这个数量的大以后,吴革才接着说了下去。
“随着召集人手的越来越多,刘安也开始履行自己的诺言,替文帝治理起了这场道乱。”
“这一治理,就从文帝时期,治理到了武帝时期,横跨了文,景,武三朝,手下门人客卿,也从八百,达到了巅峰时期的三千人之巨。”
“足足镇压了当时的修道界数十年,当时的道人,要么选择在山野隐居,要么在淮南王手下效力,凡是在这二者之外,在民间搅风搅雨的,都被刘安派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吴革还比划了下手势,手掌从脖子处划过。
“自秦以后,民间的歪风邪气,也因此为之一清,文帝,景帝也因此对其更加看重。”
“期间刘安还组织了这些人,编纂了《淮南子》这本书,流传出来的神话故事之类的,都只是一小部分。
真正的主体,其实是集合了那些修道人功法典籍的精华,而写成的一本修道大全。”
“可惜,除了流传给世人的那部分,真正的主体已经消失不见了,有说是被刘安拿来陪葬了,也有说是被当时的汉室拿来充库了。”
“而且,编纂这部书的时候,刘安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导致手下门人跟他离心离德,也给后来的事埋下了伏笔。”
吴革砸吧砸吧嘴,似是对此非常可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