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愿今生我能永远护你-《我一废物赘婿,会亿点医术很合理吧》


    第(2/3)页

    三个姿势演示完,将枪交给刘二力,让他操作。

    刘二力倒是很机灵,虽然姿势略略和楚凡不同,但是大体意思是差不多的,楚凡又教了他一遍精髓。

    蹲姿,主要将枪头架设在掩体上,增加稳定性,卧姿主要将枪头架设在地面上,增加稳定性,站姿除非冲锋和追击,否则一般不用,因为站姿稳定性最差,要依靠托举手的全部力量增加枪管稳定性。

    刘二力听的频频点头。

    楚凡指着约50米外的一处草人说到:“你,朝那个草人射击。”

    刘二力虽然第一次用三眼神铳,但是瞄准他还是知道的,只见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拉动击发绳,“彭”,枪响了,却没看到草人破。

    楚凡笑笑,说到:“来,我教你。”

    “看清楚,后面两个瞄准点叫缺口,前面的点叫准心,前面瞄的再准,如果后面缺口的平整关系不对,一样打不准,你记住,在瞄准的时候,一定是要将准心和缺口摆在同一水平线上,三个点的上沿越平整越好,要实现目标、准心、缺口完全在一条线上,这叫做三点一线。

    楚凡一边说,一边将火铳架在草垛上,采用蹲姿射击法,继续说道:“然后最重要的是,有意瞄准,无意击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为你要认真

    的瞄准敌人,但绝不要猛烈拉动击发绳,而是一边瞄准一边缓慢拉动击发绳,当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枪突然就响了,说明这一枪很准。

    “彭!”

    草人胸口炸出一个大洞,果然很准。

    “还有,一定要记住,瞄人就瞄胸口,打高了可以爆头,打低了可以命中腹部,即使两边打偏了,也可以伤及手臂,如果打准了,必死无疑。”

    楚老师今天教的很认真,刘家两兄弟学的也很认真。

    拿着新式火铳的刘大力和刘二力,兴高采烈的练习去了,作为军中第一批使用新式武器的士兵,这份骄傲,不言而喻。

    “老孙头,你来!”

    接下来老孙头带着徒弟张海,凑了过来,继续听楚工程师讲解其他火器的设计思路,今天的楚凡,忙的是不亦乐乎。

    “报!”

    传令兵的喊声永远带有自己的特色,一声报的后面一定要拖的长长的加上个尾音,而且尾音越长,说明事情越急,事情越大。

    “报总兵大人,圣上谕旨到!”

    当然了,楚凡也升官了,现在楚凡等于是李如松所辖防区内精锐部队的***,相当于以前李如松的角色,但是这个安排很耐人寻味,因为李如松以前是总兵,但是宋应昌回去以后,再没有安排都统来管李如松,让他自由发挥。而现在提拔了楚凡,但是他上头还坐着个都统,相当于在这辽东,你楚凡还是说了不算。

    万历皇帝虽然是个出名的懒政皇帝,但是人家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敬业的,特别是在张居正死后的这几年,可以说只比老师更辛苦。此番突然提拔楚凡,其实万历是有考虑的,倒不是因为他上奏疏为张居正请命,帮皇帝借坡下驴,皇帝感激他,而是那天当皇帝收到了西厂安插在辽东铁骑的内线带回来的子弹,才猜到了事情的真相,楚凡一边上奏疏,替张居正鸣不平,一边又弹劾张四维丁忧期间潜回京城整死张敬修,另一边还同时将张四维杀了,运到京城的宅子里,即能很好的掌握万历皇帝的脾气,也能拿捏得准事情发展的脉络,更能够根据时局安排好各事件相互之间的线索联系,最后一点,他还敢亲自出手杀了朝廷首辅,如此有胆有谋的人,还是要用一用的,因为万历现在要下一盘大棋。

    这次出征总数还是四万多人,但是进攻的目标却和平壤时完全不同,平壤逃回去的次军残部加上原本驻守王京、黄州、平山、中和、开城等地次军,这次面对的次军近二十万人,很多人都认为这次兵力非常不足。但是当他们到了朝鲜才发现什么叫威慑力,次军真的被楚凡给打害怕了。

    吃人,对士兵们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使得次军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当中。所以听说明军来了,是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后撤。

    当然了,这都是些小城,前面还有座大城——开城。

    这种气谁受得了,没打上仗的楚凡,一生气,直接追出50里地,硬生生的把黑田长政追上揍了一顿,黑田长政的部队一心逃跑,无心恋战,是以明军又一次和打猎一样,追上一个戳死一个,没费一枪一弹,弄死了黑田大将军的上千人,而楚凡这边连个受伤的都没有。

    “报——”

    传令兵的喊声永远带有自己的特色,一声报的后面一定要拖的长长的加上个尾音,而且尾音越长,说明事情越急,事情越大。“报总兵大人,圣上谕旨到!”

    在座众人全体起立,向两边退去,仅留下李如松一人站在正堂中,单膝跪地,听候圣旨。

    “平壤一役,辽东铁骑战功卓着,扬我国威,然朝鲜李氏与倭人和议未拢,边关尚陷,命李如松为辽沈都统,领定国将军衔,命楚凡为辽东铁骑总兵,领怀远将军衔,平定王京,即刻启程,不得有误。”

    也就是说,李如松升级了,成为了整个防区的***,此前这个位置是宋应昌的,但是老头受不了李如松的气,回家种玉米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