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秦路走到战术板前。 “线权跟野区的区别在于,对线上的帮助会大幅减少。线上考虑对拼,得多把对面打野计算进去。” “牙膏,你坐镇中路,必须要稳住。你如果丢掉对位人视野,直接给判断结果。猜错没关系,但必须要这么做。” “还有,处理兵线时,多考虑当前阵容急需补充的点。打野减少做事,你必须撑起扫除边路风险的工作。” 牙膏没说话,只是点头。 秦路偏头看向957和小明,“我们玩这套,上中辅视情况补充控制,如果上路占边有压力,你还是得留心兵线位置和队友行动。 我需要你出现在战场附近,懂我意思吗? 比对面更快,位置卡的更好。 只要找到空位,正面果断留人,你进场撕开口子。 我们可能做不好一三一分推,那就更得做好团战切割。 我们总要有地方做得比对手更出色。” 小明点点头:“我会尽量留绕后眼。” “前几天打IG,我们没打出什么像样的卡位配合。因为IG打钱效率不如我们,光是处理兵线,我们就能领先经济。 但这不代表我们水平很高。 拿占中分线举例……” 小明听得口干舌燥,“好复杂,我听的头都大了。” “看我,我就比较轻松。”老贼开着玩笑。 拿内容来说。 Ad确实任务少,还不用提心吊胆去点亮迷雾。 “刚才说的这些移动轨迹,还只是侧重进攻。我们不可能永远优势,接下来,我会说防守重心。如何在劣势情况下,拖到时机到来。” 秦路把代表蓝紫的棋子摆好,重新标记节点区域。 “上路没线,中路换血打不过,下路也被压,这个时候,上路往后缩,Ad提前退让,重点协防中上,看对面会不会越位过深。 957,这是你在的位置……” “哦哦。” 队长也听晕了…… 比起注重线权,这套体系里,上单工作量更大啊!可能只舒服了打野,以退为进拖曲线。 好处在于,输出分配会更平均。 由于打野偏输出,而非开团,上中下少的那部分输出量,根本不叫事。 而且由于上野中下平均每人占有23左右的输出量(会有波动变化),明显更好围绕输出位进行攻坚和拉扯。 传统的双核、前排加进场点,或2前排1进场点里,掉点压力比这套体系大。 包括极端点的三线权poke流,也总给人一种优势不稳的味道。 这套体系不同。 中单再怎么降低输出量,占经济在那,不可能跟前排一样没伤害。用中单充当辅核,下野站位可以拉的更开,但又不像三线权poke体系一样,一冲就散。 而且由于S6,各分位存在界限,脆皮耐久度很低。 c位经常面临中期不太能打动坦克,后期又伤害溢出,一旦掉点,葬送好团。 举个例子。 这会的中下对线,经常上演单吃。 因为传统法师和Ad,对线期没有保命技能可以依赖。再加上草莽气息太重,换血失误很不服,所以才会爆发人头。 说得难听点。 以omG目前的配置,学会控制失误,别头铁,就足够跟LpL九成的战队有来有往。 牙膏皇冠化,多练开团卡位,再把整体攻坚强度提上来,才是秦路期待看到的战队模样。 而且放弃独自的边线深入牵制,集中精力抓抱团,会使得开团权重更高,沟通配合更复杂。 熟悉了这些,压迫力自然变强。 毕竟omG不是SSG。 秦路不会要求点亮地图,他一直觉得预设战场才是关键,Edgar那种视野战术,过于保守。 也只有留出失误空间,才能勾引对手出来打架。 在这两套体系里,前者需要小天打出节奏攻势,利用个人嗅觉拉着其他三路参与进来,后者需要他在中后期成为终结点和二次组织手,串联团战中场,站c位附近。 说实话。 比起教对线,秦路更喜欢教节奏处理和团战站位。 就像这么2个月。 omG一直在熟悉各种突发情况下的站位调整。 尤其是最难的三面拉开。 每次进场都拉走对位目标的视线,留出大段大段的阵型空白。 目前极少有队伍这么玩。 大家总是特别看重前后排距离,盯紧前后身位,找寻破绽。反之,如果切开战场,把大团变成小范围混战,所谓的前后排规律就失效了。 到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后排。 复杂程度提了好几个等级。 …… 次日。 b组最后一轮bo3,由omG对上RNG。 这场打完,春季赛将进入异组对抗。 A组战队跟分到b组的战队,有机会碰一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