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朝堂生存法则-《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2/3)页

    后面的父亲却神情轻松,斜倚着身体,唇边还有一丝玩味的笑容。

    如此严肃的场合,也只有高高在上的皇帝,才能置身事外,一副等着看好戏的表情的。

    “不知诸位公卿都有何建议?”

    不说话,那他来开口好了,得到了他的讯号,一名三十多岁的官员从角落里站了起来。

    “臣户部侍郎曾甫,认为应该集朝廷之力,编撰一本救灾指南,将百年内所有出现过的灾害,都登记在册。

    但凡行政官员,都必须先进行学习,并列入考核范畴,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作为户部侍郎,本身职位比较低,在重要朝会上,是没有列席资格的。

    但今日的会议不同,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实际负责人员参与才行,虽然明面上是可以畅所欲言的。

    可谁都知道,朝堂上按资排辈,大佬们一个都不开口的情况下,你一个当侍郎的,怎么敢直接大放厥词。

    不过此时此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太子安排的人,一直这么僵下去肯定不是个事,必须要有人打破僵局。

    职位太高的肯定不行,难免有勾结太子之嫌,太低又没资格开朝会了,一个户部侍郎刚刚好。

    而且这个曾甫是靠科举进位的,家世普通,家族也没有什么人身居高位,太子不用担心有与高官私下来往的嫌疑。

    他的意见更是十分中肯,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刘志这些年来的办事方针很明确,那就是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一切都按典章制度来办事。

    除了很特别的突发事件以外,大部分时候的朝廷会议,都是以各种制度的增补或者删减有关系。

    曾甫说完,立刻就有人随声附和,这些人都是各部门的中层官员,特点是年纪轻,而且全都是经过科举进入仕途。

    他们与皇太子同声连气,并不会产生什么忌讳影响,反而能够证明皇太子的从政能力。

    一个入主东宫四年的太子,如果手下一点人都没有,那是什么效果,只能证明了他的无能。

    紧接着,又有一些中层官员对于这本救灾指南的细则,也进行了补充建议,大多数也都比较中肯。

    商量了小半个时辰,看看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刘瑾这才满面春风的把目光投向了前排端坐如钟的大佬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