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二十一章:浮生半日难得闲-《大金豪强》


    第(2/3)页

    张先生道:“如此甚好,大军征战不在个人技艺高强,而在整体配合,我看能行,这个也算我一个,等会儿我也跟你们掺和掺和。”

    杨炳道:“那当然最好,有先生在自然事半功倍。”

    杨庄主见自家儿子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甚是欣慰,又说道:“这次扩充庄丁,可是要花不少钱的,那日你所说赚钱的法子,有点眉目了吗?”

    杨炳心道:“这怎么可一只羊薅羊毛呀!你儿子可是十五岁还不到呢!”

    对杨庄主说道:“暂时还没有眉目,等会儿我跟张先生、金老商议下。”

    杨庄主也想到了儿子还小,况且他一定二日多,也没有时间琢磨这些。

    杨庄主道:“那好吧,你们商量着来,我安排他们先把刀做出来。对了,你那刀起名了吗?”

    杨炳道:“还没有。”

    杨庄主道:“张先生学问高,你给起个名字吧。”

    张先生道:“刀样是三少想出来的,还是让他来吧。”

    杨炳不愿跟他们扯皮,说道:“就叫绣春刀吧。”

    张先生道:“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好名字!”

    杨庄主不知这句诗的来历,他对诗词不太关注,也没多问,说道:“名字不错,就叫绣春刀了。”

    又聊了一会儿,杨庄主和老管家先行离去,临走时老管家还不忘催促杨炳赶紧琢磨赚钱的法子,他管着杨家庄的钱袋子,当然更关心这个。

    书房内只剩下杨炳、金老、张先生三人,杨炳喊来杨熊去给二人换了热茶,三人继续商讨。

    金老道:“兵器先打造什么?”

    杨炳道:“先造长枪吧,长枪用钢铁比较少。”

    说罢拿起纸笔画了一个图样交给金老,金老看后倒出一口凉气。

    金老道:“三少,你这长枪有些阴狠呀!”

    张先生拿过图纸一看,只见图纸上的样式与普通长枪不同,枪头细长呈三棱形,三面都有血槽。文字标明,用熟铁打造,枪尖部分包钢,枪尾有配重枪纂,枪杆前端包铁以作防护。并注明了各部分的热处理方法。

    杨炳道:“新丁技艺不高,力量不足,此枪以击刺为主要攻击手段,枪尖细长利于刺入。三棱型可加大枪身强度,内用熟铁可加强韧性,外包钢材可加强硬度。至于枪杆不用太麻烦,挑选适合的硬木即可,就不用桐油浸泡了,能省些工钱料钱。”

    转头跟金老说道:“这个加工难度不大吧?”

    金老琢磨了一下,说道:“这个都不难,没啥问题。”

    杨炳道:“我提个建议,可以将各个工序分开,然后合理调配各道工序的人手,大量生产时速度能够加快,但每道工序质量要有人把关。也可以让后面的给前面的把关,不合格的不接收,接收之后如果出了问题,接收方负责。”

    金老想了想:“能行吗?”

    杨炳道:“试试不就知道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流水作业的概念,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

    主观原因是所制造的物品的复杂程度不高,批量不大。

    客观原因是测量工具和加工工艺精度不够,误差较大,造成工件之间匹配度差,难以互相协同。

    所以相应的大生产管理理念还没有诞生。

    除非一个产品制造工序间工种跨越较大,不然都是一人负责到底,出了问题责任也比较明确。所以金老对这个办法心有疑虑。

    张先生倒是认为可行,说道:“试试看吗,三少搞的那套度量器具,我让他们做了几套,看着精度还可以,明个我给你送去。”

    金老道:“好,那就试试。”

    杨炳道:“刀就按照上一次那个样式来,不用搞得太花哨,能砍人就行。”

    金老道:“那弩箭呢?”

    杨炳回身从柜子中拿来一张图纸递给二人,这个是他早就画好了的,原型是他和几个朋友根据军用连弩改造一种自旋连发弩。

    杨炳按照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做了改良:通过箭头和箭尾的设计,弩箭飞出后会发生自旋,增加了稳定性和精准度;设置了省力机构,更容易拉开;弩身符合人体工学,使用简便舒适;箭匣可放五至十支弩箭,前箭射出后,后箭自动落入箭槽,设有表尺、准星、望门,以供瞄准。

    这只算是一个过渡性质的远程攻击武器,最终当然是要以热武器为主,但杨炳认为火器现在还不宜暴露,当然也有试验下这种弩箭威力的意思,毕竟是自己和朋友们辛苦搞出来,拿到这个时代试验下也不错。

    金老看着图纸半响无语。

    杨炳道:“有难度吗?”

    金老道:“可以造出来,但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决。”

    杨炳道:“请讲。”

    金老道:“这个弩身要用有弹性的钢材制造,但咱们现在炼出来的钢,品质很不稳定,出什么样的钢全凭运气,这种钢材就只能再行渗碳锻造才行,而且品质很难达到统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