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顾译永远都记得那个雨夜,病入膏肓的帝王拉着他的手道:“译哥儿,你要好好辅佐吾儿。” “他有什么不对的,你就好好教他,打也打的,只有成为英明的君主, 我……才有颜面面对朱家的列祖列宗。” 帝王的信任无疑是最感人的,顾译紧紧回握着朱文奎的手,再三承诺自己定会好好辅佐幼帝。 顾译确实是这么想的,刚开始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管寒冬腊月天、还是炎热的酷暑天。 他每日都会抽空亲自看小皇帝读书,也会将内阁奏疏毫无保留给他看,并尽量按小皇帝的意思批阅。 刚开始那两年倒是也还好,小皇帝被皇太后教得乖巧又听话,处处都有先太子的风范。 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呢? 顾译年迈的眸子有些迷离,不过片刻又逐渐清晰了起来。 对。 是两年后从一个叫王振的太监,还有一个叫陈祥的小太监,被选到小皇帝身边伺候开始,一切都开始不对劲儿了。 这个王振中过举人,是个有见识还有学识的人,到了御前没多久就得到小皇帝的喜爱,还称他一句王先生。 他门下的陈祥小黄门,更成了小皇帝最喜欢的玩伴儿,他们为讨好小皇帝,整日都带着他玩乐、不思学业。 甚至开始挑拨母子离心、君臣离心…… 延光二年的夏天,胡太后亲自做了朱遵钧最爱的糕点,想着来到奉天殿陪着孩子说说话。 可还没进殿就听到里面的嬉戏声,他阻止了要通报的奴婢,刚踏进殿内便看到被撕得稀巴烂的奏疏。 “太后娘娘,太后娘娘恕罪。” 见她忽然过来还看到这一幕,殿内外的奴婢都重重地跪了下去,并把头磕在了地上求饶。 朱遵钧见母后来了也有些害怕,他连忙解释道:“母后,儿子知错了,儿子再也不敢了。” 熊孩子虽然小却也知什么事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朱遵钧当然知道自己做的事对不对, 望着满地的奏疏,胡太后强压着脾气拉着他坐下。 尽量用柔和的语气教导道:“你顾先生让你看这些奏疏,是为你以后的亲政在做准备。” “只有从小耳濡目染沾惹政事,将来才能像你祖父还有父亲一样,成为一位受百姓敬仰的君王。” “这些奏疏都是各地大臣们,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说的都是各地的大事,你若是看累了歇一歇也没什么,怎么可以将奏疏撕成这样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