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就说陈大人是北方人,自然是喜欢厚重些的。” “顾大人是我们江西的,肯定喜欢少了些的文章……就是这样……” 他觉得自己这样的回答应该没毛病,毕竟他也没说得太准确,顾大人不至于因为这生气吧? “你好的很。”顾晨终于说话了,不过语气很是不爽:“比你晚入仕的夏原吉都是户部侍郎了,你再看看你?” “你还是个普普通通的七品官,就能如此大方提携同乡学子,解大绅啊解大绅,你可真了不起啊?” “你既然这么有本事,干脆我直接向陛下荐你,让你去做主考官如何?你全都去取江西学子如何?” 这种人提携他干啥,找个地方接受下社会的毒打吧。 让他好好想想,看看哪个地方最合适。 反正编书现在有姚广孝,短时间内暂时可以不用解缙。 历史上的胡广确实是有才,也确实很重朱棣的重用,可历史上解缙是建文二年的阅卷官啊。 解缙乃殿试阅卷官,然后他认识的胡广就成了状元? 就算对方是真的有才华,顾晨也不得不犯嘀咕。 解缙:“顾大人……” “消消气,消消气。”余敏安抚完他,又责备地看向解缙:“解大人,你这事儿做得不对啊。” “科举取士乃是为国求贤,考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公平公正,你这跟私底下泄题有什么区别?” 主考官都有自己的文章偏好,只要打听出主考官。 那这题就能押题一大半,所以每年去拜访主考官的人都有很多,这也就是陈宝船自进礼部以来。 为何每逢大试,便会提前半年闭门谢客的原因。 “那……我不也是为江西学子着想?” 解缙并没有没拿人的钱,他只是单纯想让自己家乡的学子们大放异彩而已,谁不偏袒自己家乡的学子。 “咱们那的官儿多,咱们江西便能越来越好不是?” 指不定以后还能超过江浙,光是想想他就觉得高兴。 “你是大明朝的官儿,应该为整个大明朝谋福,你不只是江西的官儿,不该只为自己的同乡着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