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过短短三个月而已,就有三万五千六百人进了待斩名单,被连累的江南官吏也达到八千多人。 总共四万多人即将命赴黄泉,就这还是老朱免了不少罪的结果,此案取名为“苏友文案”。 因为明朝的大案,大多是由主案犯的名字而命名。 比如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等等…… 而被抄没的田地族产更是丰富,听说老朱的私库都快塞满了,他分了三分之一的东西给底下抄家的人,以示嘉奖他们抄家的辛苦。 加上这些人明里暗里藏的,估计底下人很是肥了一把,至于怎么肥来的,老朱肯定是不管的。 只是这让许多,号称是君子的读书人有些不高兴,在茶舍里大谈特谈,表达自己的不满。 “听说那些个小吏,还从那自尽的妇人身上搜刮,身上绣着金线的衣裳都给扒了拿去卖,你们说说这像什么话?” “死者为大,怎么也该给人家留点儿体面吧?” “女子为内宅之人,对男人在外做了什么那是一无所知,都自尽了,还要这般对待人家。” “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对此,锦衣卫的人表示,他们不这么干丢到乱葬岗去,别人也会这么干的,有钱不赚王八蛋嘛。 “再说苏公这谋害太子之罪,这理由也太牵强了些。” “太子爷身边都是些什么人?” “那都是些大内高手!!!” “苏先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罢了,顶多略微有些小钱的财主,怎么可能不知天高地厚刺杀太子呢?” 说话的男子口音是吴语,听着应该是江浙人士。 可能是那些士绅的门生,不然也不会这么激动。 “吃,吃啊。”老朱抓了把葡萄干,乐滋滋听这些人说话,还不忘招呼顾晨还有詹徽一块儿吃:“多吃点儿,别客气。” 他觉得在宫里无聊便想出来逛逛,连太子也没带在身边,就只带了詹徽顾晨还有赵勉三个亲近些的臣子。 顾晨咬着甜滋滋的葡萄干,喝着略带苦涩的茶道。 “我说什么来着,这些士绅的门生到处都是,不管干下多混账的事也终究有人洗白他。” 唐朝那些门阀世家都是自己当官儿,到了明朝他们都不自己出来了,而是推自己的学生出去,让学生办他们想办的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