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的,很急。” 杜晁点头,他直接点头了。 “……调令放下,受不受我自定夺!” 杜晁望着孔安国忽然冷硬的脸色,猜到对方要做什么,他笑了笑,“那谏大夫好生定夺。” “调令我已送达,三日内启程。” “告辞。” 说罢转身就走,待一群人离去,廨房内外还有些官员,都是郎中令官署内的各部同僚。 先前听见动静来望一眼,等看完了戏,知道了轻重,丞相属吏前脚走,他们后脚也散。 就连刚才那个给孔安国报信的同窗,这会儿也重新掂了掂事情大小,脸色微变,拱了拱手,掩面而走。 “哼!” 孔安国一甩衣袖,在廨房待了不到半刻钟,他的身影出了门口,随即,又出了官署。 没一会儿。 相邻街区的另一处衙门内。 “明公,这无疑是太子的寻机报复,他连藏都不藏,嚣张至极,决不能放任不管!” 公房内两人听完孔安国的描述,儒生宋贾愤然言道:“老师是明公一系,今天若是被逼辞官,明公颜面何存?” 李广利脸色阴沉,“管,当然要管,岂能放任太子跋扈,关键在于怎么破局。” 见到这一幕。 孔安国焦躁的心境稍稍平复,看向自己那位弟子。 宋贾急思一阵,“为今之计,丞相下手、御史大夫乐得看我们斗,想破局……” 他转头看向孔安国:“老师,你直接入宫面圣,向陛下说明实情,一口咬定太子结党营私!” 李广利蹙眉,沉吟道:“此策,可行,说不定还能反将太子一军。” 说着说着。 他语气愈发笃定,关于孔安国的升迁调令,明显有寻机报复的痕迹,看似升迁,实则逼迫陷害。 孔安国眼前微亮,见对面二人看来,他当即起身:“好,宜早不宜迟,我这就入宫!” “你且放心,宫中一有变动,我立刻前去助你。”李广利也起身,肃然道。 孔安国拱手一礼,转身便走。 等他走后。 严肃的大行令、急切的儒生,脸上表情尽数化为平静,只是有些许阴沉罢了。 二人立在堂前,望着孔安国离开的背影,一言不发…… 未央宫。 大殿内静悄悄,除了时不时的书页哗啦声,别无其他,宦者令进来时轻手轻脚,禀报时也放低声音: “陛下,谏大夫孔安国在外求见。” “何事?” 皇帝浑厚的嗓音落下,过了会儿,才听到老太监恭声道:“丞相府签发调令,迁孔安国为胶西国相。” “御史大夫、郎中令都点了头,举荐孔安国的是太子殿下,孔安国认为太子结党营私,有陷害之举。” “要弹劾。” 话罢,大殿内的书页翻动声也随之停下。 宦者令在外间问的很明白,刚才也讲的很清楚,所以刘彻抬起头来时,脸色很是精彩。 一时间。 皇帝没说话,像是在思考,宦者令也没说话,默然垂首。 过了会儿,浑厚嗓音方起,言语里充满疑惑:“前些天孔安国不是还自请去监管邸报,他应该挺悠闲吧。” “怎么担任胶西国相他抵触情绪那么大?朕的兄长,不值得他辅佐?” 立在下首的宦者令闻言,弯了弯腰,“陛下,那老奴原话转告?” 此刻。 皇帝已经重新低头看起奏疏,“朝廷自有朝廷的章程,什么都来找朕,还要三公九卿干嘛。” 老太监品了品,缓步后退。 不多时,殿外。 老太监看着满眼希翼的孔安国,脸上扯出一个笑容,“谏大夫请回吧,陛下在休憩。” 孔安国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垮下来,“我要通禀的是急务,万万耽搁……” 后面话不用说了,因为老太监已转身离开。 看着那阉人的背影,孔安国先是恼羞成怒,但很快,他一腔恼怒就被满心的寒意与惊悚所取代! 陛下,陛下竟然不见自己? 不见自己!? 什么意思,难道陛下默许了太子的行为,还是说这本就是陛下的授意?可……为什么呀? 一想到胶西国那个死地,一想到自己必须要辞官……他奋斗了一辈子,岂能辞官? 他还要位居三公,怎能辞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