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人能制衡皇帝,匈奴也被揍得缩回漠北,恰逢之前吞了南越国,皇帝就想着: ‘不如,把东南的几个藩属国都吞了?’ 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刘彻的征服也是没有尽头的,凡视线所及,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现在不是额滴,将来也注定是额滴! 你逃不掉! 随后,就在大汉太子很嗨皮的这个春季,大汉天子又一次吹响了战争的号角—— 东越国反,出兵伐之! 别管他是不是真反,皇帝说他反、他就是反。 这一次勋贵们的领兵意愿非常高涨,吃一堑长一智,上次征南越弄出来个酎金夺爵,他们生怕这次又来一个‘酎银夺爵’。 不管会不会打仗,能不能领兵,全都上疏请战。 皇帝对此嗤之以鼻。 征东越的人选他早有定计,韩说,任横海将军;中尉李敢,任奋威将军;公孙敖,任讨逆将军。 兵分三路,发兵八万! 兵,全是各郡县囚徒,将,全是上一次爵位被撸的,机会皇帝给了,能不能重新封回来,就看个人的本事。 封侯。 终究要拿军功说话。 此次出兵规模不大,加之朝廷精锐边军没动,长安南、北二军也没动。 没有征调良家子,只是以囚徒成军,皇帝此举不仅没有受到批判,反而得到了一些大臣的称赞…… 嗐。 与动用举国之力、百万之兵相比,征调几万囚犯而已,皇帝此举难道还不值得称赞? 朝臣们矮子里拔将军,属于自我安慰了…… 此战,真正需要费心的,除了几个领兵将军,就是庐江郡、会稽郡几个统筹后勤的太守。 长安没有一点紧张感,感受不到丝毫战争气息。 大家该干嘛干嘛。 李敢等人离开长安的那一日,并没有盛大的出征仪式,唯有太子去送了送自己的‘岳丈’。 也就在他们离京后两天,一批人从相反的方向,回到了这座京城。 太子宫。 校场上,刘据一边练箭,一边听身旁男子汇报道:“大宛国并不愿意卖天马,臣在龟兹等国用丝绸以物易物,换了一百五十匹良驹。” “按照陛下吩咐,已经送往寺工院。” 诸贺看了眼太子,见殿下没意见,适才继续道:“乌孙的内斗仍在持续,没有……” 乌孙国的‘靖难之役’没有停止的苗头,皇帝对此很失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