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夏末,暑气犹盛。 一支船队自晋阳顺着汾水南下,到达了关中。 入主晋阳大半年之久的李爽回到了他忠诚的长安城。 李爽本不想要如此快的回到长安城,不过形势的变化却让他不得不如此。 宇文洛生死了,据说是死在了憎恶他对于李爽态度软弱的胡人手中。这些胡人与李爽有仇怨,希望借着宇文洛生的力量复仇,可去了一趟长安的宇文洛生却变成了坚定的主和派,他麾下的胡人不少都生了怨言。 在宇文洛生死后,贺拔岳讨平了夏州的叛乱,杀死了那名刺杀宇文洛生的刺客,为宇文洛生报了仇。而后,贺拔岳以武川大辈、宇文洛生复仇者的名义吞并了宇文洛生的地盘和部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灵夏之地的大都督。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洛阳的尔朱氏为了争取这位盟友,以朝廷的名义封贺拔岳为夏王。 宇文氏对此自然有怨言,不过便是再有怨恨也没有办法,宇文泰不可能亲自去统万城要回宇文洛生的地盘和部曲。宇文导和宇文护两个人就算去了,在贺拔岳面前也只是一个小辈,根本就讨不到分毫便宜。 贺拔岳对此事的处理也相当得当,外人看来也挑不出什么错。至于宇文洛生的部曲,很多本就是武川人,宇文洛生死了,他们归顺贺拔岳也属正常,少数宇文氏的死忠,贺拔岳也没有为难,愿意走的也让他们走了。 李爽回到长安之前,贺拔岳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了夏州的局势,让别人没有了插手的空间。 唯一有争议的,便是这个夏王。 秦王府中,贺拔岳的使者经过多时的等候,终于见到了从晋阳回来的李爽。 水路平稳、舒适,长途而归的李爽穿着一身便服,带着一股慵懒之感。 “老寇,怎么是你啊?” 贺拔岳派来的使者是寇洛。此人也是武川的大辈,北地局势乱了之后和怀朔镇的孙腾、司马子如等官吏一样,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南下投奔尔朱荣! 不过寇洛毕竟不是孙腾、司马子如,不说整个北地,便是在武川人中,也不算突出。贺拔三兄弟、宇文泰等人的光芒太耀眼,寇洛辈分大,不过一些小辈都已经走到了他的前面。 “秦王!” 寇洛与李爽也算是老相识,当年都是在晋阳混的。 李爽很是随意的从一旁的冰鉴中拿出了一碗绿豆汤,又命人给寇洛拿了一碗。 “多谢秦王!” 不比李爽,从侍女手中接过了冰碗的寇洛显得很拘谨,看着李爽三下五除二的喝完,他始终没有动勺子。 “宇文公不幸被刺,死于宵小之手,贺拔公临危受命,平定了夏州之乱,暂摄统万城内外事,为秦王安定北方。谁曾想到,尔朱世隆假借朝廷之名,赐予贺拔公夏王之爵。贺拔公不欲受,恐生了不敬朝廷之名,可若是受了,又恐秦王误会,特意命我前来,还请秦王定夺。” 寇洛的态度很低调。 当然,这不只是他的态度,也是贺拔岳的态度。 吞并了宇文洛生的地盘和部曲之后,贺拔岳的实力大涨,甚至,在李爽与尔朱氏对峙的这一刻,可以待价而沽。 “贺拔岳本就是大都督,统管灵夏诸州之事,如今平了乱,朝廷封赏,又有何可拒的,还特意让你来一趟长安。” 李爽的态度让寇洛心中松了一口气,可李爽却忽然话锋一转。 “这样吧,他若是实在担心,就也来一趟长安吧!” 寇洛的身躯僵住了。 李爽走到了他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灵夏偏远,称王典仪之上的许多东西难以采办,来了长安正好带回去。如此,也不会让人生了闲言碎语,说贺拔岳不敬朝廷。” 寇洛看着李爽,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低下了头,拱手道: “在下这就将秦王之意告诉贺拔公!” …… 寇洛离开后,本是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卷皱。 秋风袭来,吹散了暑气,本是闷热的天气,霎时间变得有些冷。 李爽来到了刘思夏居住的女阁,此时的她正在整理书卷。 屋中,摆好了炭火,架上铁锅里正咕隆咕隆煮着汤羹。 刘思夏看着匆匆走进来的李爽,许久不见,展颜道: “刚回长安,怎么想到来我这了?” “白日日吃了些凉物,谁知风寒骤起,来你这喝口热的。” 刘思夏的房间之中,好像从来都没有变化,除了那一日比一日高的书堆之外。 这个女人有了钱,从来都不想着给自己置办些金银首饰衣裙,反而都花在了药草书卷之上。 “你可真是个狗鼻子。” 刘思夏站了起来,走到了熬煮汤羹的铁锅前,拿起了勺子。 热气蒸腾,刘思夏细长白皙的脖颈渗出了汗水,发丝沾染其上,她微微拂了拂,动作伶俐,为李爽盛了一碗热汤。 刘思夏擅长烹饪,更精通药理,煮的羹汤可以说是药膳。李爽喝了一碗,感觉身体舒适。 “还要再来一碗么?” “再来一碗吧!” 刘思夏为李爽又盛了一碗,犹如妻子为丈夫盛饭一般,没有丝毫违和感。 李爽喝着,刘思夏坐在了他的身边,问道: “刚回了长安,你又要出去了?” 李爽喝汤的动作停了下来,看着刘思夏,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每次你要外出征战的时候都会去一趟城外的陵园,见一见那些战死的人。” 李爽听了这话,轻声笑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