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黔地湿寒,弟自当珍重,请兄勿念。 惟愿早传佳音,以慰远怀。 弟 李琏谨奉。 宁照安道:“如今已经是冬日,估计这吴生已经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了,我要不要让人在前院收拾间屋子出来?” 这是三弟举荐的人,怎么也不好不给这个面子。 李瑜思绪片刻以后,最终还是只能点头答应。 “千里而来只怕民宿不同引人侧目,让人每日去京城门口迎一迎,免得给人欺负了。” 老弟其实说得很对,大雍好像确实没有除汉族以外的学子,成功考中进士当官儿什么的。 别说是进士了,就是乡贡也是当地的汉人居多。 他拿着老弟给的家书,半晌才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老三,他倒是思虑深远,估计陛下也没想到这茬来,就是我也没注意到这事儿。” 西南虽然大多时候平稳,可时不时还是有些小的动乱。 若能出个进士,让人看到出路,兴许也会稳当许多。 只是这么一来,他这个李党是不是人越来越多了? 李瑜掰着手指头一算,竟发现朝中已经没人敢和自己扳手腕了。 他第二日就拿着信进了宫,将这信直接交给了皇帝。 “臣以为李琏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我朝每三年进士录取三四百人,分一些给他们也未尝不可。” 不是说他们没能力自己考,而是教育资源本来就集中在江南一带,北方汉族的学子们尚且还艰难。 更别说黔贵深山里面的,这些归化来的民族。 都没有多少大儒前去授学,大部分只能凭着自己的天赋找出路。 第(2/3)页